繼產品實體庫存、興建倉儲之后,自建物流已經令好樂買完全陷入重型化的“流俗”,盈利能力也急轉直下,變為虧損。更讓人擔心的是,細分市場排頭兵好樂買是否能承受住不斷變重所帶來的超負荷?
作為鞋類B2C企業的領軍企業,好樂買已先后獲得三輪近8000萬美元的融資。在過去幾年,也一直保持著電子商務的輕優勢,在自己的細分行業精耕細作,創造了不錯的盈利成績。這在普遍巨虧的電子商務領域,不得不說是一個另類。
然而,2011年,就在順利完成C輪6000萬美元融資后,好樂買宣布將80%以上的資金用于物流倉儲建設。10月15日,好樂買正式啟動自建物流,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進行部分配送,并計劃在2012年將其擴展到30多個城市。繼產品實體庫存、興建倉儲之后,自建物流已經令好樂買完全陷入重型化的“流俗”,盈利能力也急轉直下,變為虧損。更讓人擔心的是,細分市場排頭兵好樂買是否能承受住不斷變重所帶來的超負荷?
“殘酷”客戶體驗
2007年初創伊始,好樂買因為資金限制嘗試過“虛擬庫存”,即客戶下單后從合作的供應商那里取貨。但這種方式的弊病在于,去專賣店調貨時經常發現鞋子已經賣出去了,這種“斷貨”導致的退款率高達40%,而且由于需要在路上周轉多次,產品到達不及時也經常引起客戶抱怨投訴。另一方面,輕公司模式對于電子商務而言固然理想,但網絡銷售絕對額太小的現狀無法改變。
面對現實,好樂買不得不適應品牌商的游戲規則,拿出大量資金在市場上買貨,形成自己的庫存。每年兩次,好樂買都會像傳統的代理商一樣,參加各個品牌的訂貨會,提前訂購下半年的產品。從虛擬庫存走向實體庫存,好樂買基本上解決了缺貨問題。
與線下銷售相比,如何保證行貨低價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線下的便捷,也是需要突破的一個問題。Zappos的解決方案是三雙鞋策略,消費者可在網上訂購三雙鞋,快遞上門試穿后,可以將另外兩雙不滿意的鞋子退回。好樂買則仿照zappos實施“兩雙鞋”的策略。
客戶體驗提高了,需要承擔的額外資金和存貨風險也同時上升了。“因為總有兩倍的鞋在渠道里,運費增加75%,多出來的一雙鞋在配送往返的途中,也減少了銷售的機會。”
盡管如此,好樂買依然很難完全降低退貨率。很簡單,每一個工廠鞋楦的差異會導致人的穿著感受不同,在世界各地這也是一個難題。好樂買的做法是通過數據挖掘的方式有效降低這一成本,目前好樂買成立了一個六七人的小組,專門研究用戶數據,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對用戶提出一定的指導建議,并根據用戶習慣進行合理推薦。但同樣,“這個研究的時間和資金投入都非常大。”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