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的“散件江湖”,從未如此熱鬧。
3月19日,中通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4年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時,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賴梅松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2024年第四季度,中通散件的日均業務量突破700萬件,同比猛增近50%;其中自有散件300萬件,來自電商平臺的逆向件(退換貨)400萬件。預計今年的散件業務量將達到800萬件/天。
4月28日,圓通發布了2024年財報。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業務量數字,但明確表示:
2024年,圓通面向個人的散單和退換貨快件同比增長超過70%。
再早之前,申通在2024半年報中表示,其不僅承接了多家主流電商平臺的逆向退貨業務,同時與快遞柜、驛站等多個散單寄件平臺合作,散單業務規模同比實現了大幅增長;極兔高管在財報業績電話會上介紹,2024上半年日均逆向件和散單件約250萬單左右,相比之前翻倍;順豐高管則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直言,2024上半年時效件的增量來源主要就是退貨件市場份額的提升,借助散收能力持續搶奪在頭部各大電商平臺退貨業務份額,在部分平臺的退貨業務份額達到70%-90%。
問題來了:增勢迅猛的散件市場究竟是什么樣的?各家快遞總部、網點以及小哥,又是如何看待散件爭奪的?散件市場的爭奪,又“卷”到怎樣的程度了?
01
五大來源渠道
價格已打到最低3元/件
目前,散件市場的訂單來源主要有5大渠道:一是各家快遞自有app寄件;二是電商平臺線上退換貨件;三是商場代購與微商件;四是驛站、快遞柜自寄件;五是其他三方平臺下單件。
這些渠道中,電商平臺線上退換貨和商場代購/微商件堪稱“主打”,也是散件訂單的最主要來源。
具體到攬收價格,雖然加盟體系和直營體系的定價模式差異較大,但兩大陣營為了獲得更多訂單,「優惠打折、發抵扣紅包券」仍是主流手段,訂單量越大,折扣(價格)就越低。
個人寄件:各家APP下單,一般沒有折扣(第三方平臺下單的消費者除外)。調研中,驛站老鬼同時發現,順豐方面如果個人寄件一次能達到5個訂單,又與片區快遞員比較熟,還是能夠申請到消費者優惠券,抵扣部分金額后,陸運最低13元/件即可發全國;菜鳥方面電聯熟悉的快遞員掃二維碼下單,也會有相應折扣,最低10元一件發全國。這類訂單非常少。
商場代購與微商件:這類訂單很受網點/站點和快遞員喜歡,基本上也是以快遞員開發為主。一般都是月結,業務量越多,折扣越多,甚至還有折上折。比如每日10個件,加盟體系能給出的攬收價格是10元左右/件,當業務量達到40-50件,價格就普遍在5元/件左右了,最低甚至可以做到為3、4元/件;直營體系給出的價格則是打折,比如9折、8折、7.7折或折上折,最低價格可以給9元/件。這類訂單相對多一些。
電商平臺(淘天、抖音、拼多多等)線上退換貨:這類訂單一般都是總對總,快遞公司總部下場直接談合作,大多是按照區域來切分,比如哪個區域給哪家快遞公司。價格上基本都是“價低者得”,直營體系不到6元/件,加盟體系不到4元/件。就平臺而言,同類型快遞,誰的價格低、服務好,就選誰。這類訂單是散件訂單的核心來源。
驛站與快遞柜寄件:直營體系下的個人寄件,官方APP平臺順豐12元起、京東快遞9元起、菜鳥10元起;加盟系快遞下個人寄件,官方平臺APP普遍是12元左右起,但“議價空間很大”,最低可以做到5、6元左右起。這類訂單僅個別快遞企業稍多一點。
其他三方平臺下單件:這類訂單一般都是“線上黃牛”,可以做到3-6元發全國。
02
各家都有“考核指標”
快遞員提成“腰斬”
未來還有“下探空間”
從了解情況看,相較于直營體系快遞員,加盟體系快遞員對散件普遍存在排斥、不愿意攬收等現象。究其原因:一是提成少,二是考核指標多。
以北京地區為例,目前,直營體系下快遞員攬收散件提成為2-2.5元/件;加盟體系下快遞員攬收散件提成為1元左右/件。事實上,不管是直營還是加盟,提成都有所降低,近乎“腰斬”,直營提成從原先的3-3.5元/件降至現在的2-2.5元/件;加盟提成從原先的2.5元左右/件降至現在的1元左右/件。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提成的多少也要視政策和合作方式來看,每個地區、每個網點因政策不同,提成也會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有的網點對快遞員實行散件半承包制,快遞員根據洽談情況可以賺取差價,也有的網點會讓利給快遞員等等。
某加盟體系快遞員表示,攬收散件的提成和派件的費用差不多,都是1塊多,但攬收要打印面單、有時效等各項考核指標,很浪費時間和精力。站在這個角度,一票或者幾票的散件,很多快遞小哥確實“看不上”。
目前而言,北京和上海地區是全國派費最高的城市,一是行業規則,二是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快遞派送難度大、倉儲成本高。所以,發往這兩地的快遞,發貨網點或者商家都會進行相關補貼,比如北京加1元/件,上海加0.5元/件。其他地區派費基本都低于這兩地。
也有網點老板透露,對于微商或者商場、代購類這種業務量多的訂單,會給快遞員底價、做半承包,比如5元為底價,具體收多少由快遞員去談,這里產生的“差價”全歸快遞員;假如快遞員最終以底價談下了客戶,因為這塊訂單量較大,為了保持和激發快遞員的積極性,后期網點通常也會給快遞員一些“返點”作為獎勵,比如每單5毛等等。
對于散件,快遞小哥或許可以“排斥”,但對于網點老板們來講,似乎并沒有其他選擇。
“不攬收不行啊,總部談下的合作,不接也沒辦法。”一位加盟體系H省某網點負責人表示,此前網點開通了抖音退換貨件,接到1000多票時,網點就有點吃不消了,這是“總對總”的訂單,總部給網點3.6元/件,網點給快遞員提成3元/件,除去建包等雜七雜八費用,網點就剩2毛,基本不賺錢。網點不賺錢、快遞員賺錢也挺好。但要命的是,各項考核指標就跟著來了,包括KPI、服務指標等,所以特別不愿意接這類訂單,吃力不討好。
此經歷并非個案。為了搶奪散件市場,各大快遞公司都下了考核指標,倒逼業務拓展。比如每個月必須要攬收多少散件,否則將面臨罰款。“為了保業務量就得往下砸價,因為對于網點來說,量不夠,還得挨罰。”某加盟系快遞網點負責人表示,除了業務量的任務指標,總部還有散單數據、服務態度、時效等一系列曲線考核。
「競爭極其激烈,降價幅度也非常夸張」,據多地多位網點負責人講述,以前攬收散件都是十多元一個件,現在降到了幾塊錢,越降越低。究其原因,在他們看來:
首先是「總對總」,剛開始是拼多多、后來是抖音,總部跟平臺直接談合作,平臺的選擇基本上都是“誰價格便宜就找誰”;
其次是「價格透明,產品同質」,直營體系如順豐、京東物流、菜鳥價格相差不太大,服務和時效基本也都能滿足;加盟體系的三通一達和極兔,產品和服務更是差不多,只能血拼價格。
“總部也沒辦法,不參與也不行,你不收別家會收。”某加盟體系網點負責人坦言,這是個增量市場,而且散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快遞員的收入,即便網點不賺錢或者少賺一點,只要不虧不賺就行,把更多的“利潤”讓度給快遞員,也有利于網點的穩定和經營。
結語
曾幾何時,相較于標準化、低毛利的電商件,散件的溢價空間令無數英雄競折腰——個人寄件同省起步價9元,跨省12元,偏遠地區還要加價;微商代購、奢侈品退貨等場景下的高端散件,客單價甚至可達電商件的5倍以上。更重要的是,散件客戶往往對時效和服務敏感,這為快遞企業擺脫“低價泥潭”、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提供了可能。
然而遺憾的是,隨著電商退貨件爆發式增長,散件市場的結構發生劇變。抖音、拼多多等平臺“僅退款”政策推高退貨率,2024年電商逆向件已占散件總量的60%以上。這類訂單雖具規模,但平臺憑借議價權將快遞單價壓至4-6元,甚至更低。散件市場迅速從“利潤高地”淪為新價格戰戰場。
散件的價值,遠不止于“補充業務量”。面對這種“劇變”和“聚變”,如何應對?在驛站老鬼看來,服務依然是破局的關鍵。因為“客戶之間的競爭同樣激烈”。一位快遞企業內部人士也直言,低價格僅僅是撬動客戶的契機,穩定的服務和超預期的體驗才是留住客戶的長久之計。
當行業集體陷入“越降價越虧損,越虧損越要降價”的死循環,率先跳出價格戰思維、轉向服務創新的企業,或許能找到真正的藍海。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