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4月19日,共享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召開戰略發布會。宣布ofo與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商富士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首個共享單車全球研發中心,在供應鏈及全球產能整合、海外布局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1.線上只是起點,最終贏在線下;
2.線上拼的是流量和用戶,線下拼的是供應鏈。
今天就ofo的戰略發布會來看,共享單車真正的供應鏈競爭越演越烈了。
ofo與同行的供應鏈之爭,自行車上游生產制造的模式變革、產能分配、生產裝配能力、采購與供應鏈整合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全球化的生產制造網絡布局等,詳細解析如下:
一、供應鏈模式的變革:
共享單車拯救了不少即將倒閉的自行車工廠,讓傳統自行車的供應鏈模式發生了全面的變革。
(一)模式對比
傳統自行車生產的供應鏈模式:工廠采購、生產制造、分銷渠道、末端門店、用戶。
共享單車帶動的供應鏈模式變革:共享單車平臺需求、工廠大批量生產、直接投放共享單車使用區域。
(二)供應鏈整合的價值
1.訂單驅動方式上:
從原來的渠道訂單,預測式驅動,變成競爭的需求驅動,批量式生產。
2.采購集約越來越集中:
采購成本會得到大大的壓縮,特別是像ofo這樣,在資本的驅動下,行業占比越來越大,獲得的成本優勢將越來越明顯。
3.批量式集中生產:
生產制造的集中帶來批量式集中生產,按照傳統渠道訂單生產更集中,更有利潤空間。
4.物流整合:
過去渠道分銷商的物流計劃是分批發運,共享單車按照城市投放規模,集中式生產后集中是物流投放,單位車輛上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整體對比兩種供應鏈模式,全面重構了原來的供應鏈架構,大大的降低了整體成本。
二、產能份額之爭:
ofo與摩拜誰能在共享單車大戰中勝出?一個前提條件是,他們需要擁有足夠的單車來投放。這場軍備競賽中,工廠的戰略合作關系,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悉,這次ofo與富士達雙方合作再升級,富士達將為ofo提供數十條生產專線,年產能超千萬,這也是共享單車行業單一制造商所能提供的最大產能。據統計,去年全球自行車年產能約為8000多萬輛,這意味著單是富士達就已經為ofo提供了全球1/8的自行車產能(還不算其他的)。
據富士達董事長辛建生表示:“2017年,隨著ofo的加入,公司預計年產銷量將突破 2000 萬輛大關,占到全球20%以上的份額。”
從這一數據看,ofo是牢牢掌握了工廠生產的產能份額。全球自行車供應鏈及產能整合優勢,讓富士達對ofo的產能以及產品優化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將進一步鞏固ofo行業第一的地位,并深刻影響行業競爭格局。
三、生產配套能力之爭:
產能規模達到了,如果供應鏈上游配套沒有到位,所謂產能也會受巨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追溯到上游采購與供應商的配套能力。
據悉,ofo的戰略合作伙伴富士達具備車架生產焊接、自動化涂裝烤漆及自動化生產線全方位生產配套能力,這是同行業其他生產型公司不完全具備的條件。而其擁有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車架生產基地,年產能力超過1500萬輛。2017年底,富士達將啟動年產能5萬噸的氫合金工廠,這就意味著富士達具備了從源頭實現產品的生產能力。
四、供應鏈整合能力之爭:
富士達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制造商,擁有強大的全球自行車供應鏈整合能力、成熟的自行車生產研發品控體系以及快捷經濟的采購優勢。作為國際知名的老品牌,此前富士達已與全球知名零件供應商達成了戰略合作,為Specialized、Cannondale、Scott、schwinn、Mongoose、Bianchi、Diamondback、Avanti等國際知名自行車品牌代工。
ofo與富士達戰略合作的全國各自行車廠,采取的是聯合生產的輕模式,整合全國乃至全球自行車工廠,真正實現前面講的云端制造的模式,同時實現本區域投放自行車,就近工廠生產覆蓋,建立起國內工廠近距離點對點的供應鏈協同體系,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協同能力。實現了投放用戶地區與工廠端的快速協同,這如同互聯網時代的C2M模式。
根據富士達方面表示:“打造一個工廠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需要15年,一個工程師需要15年對技術操作熟稔于心,供應鏈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再歷經漫長的積累過程,富士達將與ofo一起,為全球產能整合升級,為不同人群的騎行,做出應有的貢獻。”
五、研發能力之爭:
研發能力,特別是快速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發能力,將是互聯網時代供應鏈競爭的關鍵。發布會上,雙方還宣布共同成立首個共享單車全球研發中心,依托成熟自行車廠商的科研力量和完備的供應鏈標準輸出能力及體系,引領共享單車硬件標準。共享單車首個全球研發中心成立,標志著科研力量引領共享單車硬件標準。
據悉,富士達擁有國內唯一一家由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和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MRA)聯合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已取得超百項專利成果。此外,富士達是全球最早參與共享單車設計及制造的公司,所以很多品牌的共享單車,參考了富士達的設計及標準,例如車架標準等等。作為中國自行車協會共享單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富士達一直以來參與共享單車團體標準的制定及新技術研發。
六、未來國際布局,同樣是供應鏈網絡之爭:
1.共享單車未來的戰略:一定是國際化
據悉ofo的戰略定位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出行平臺,截止目前,已在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4個國家的81個城市進行運營,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向海外的代表之一。
2.富士達的全球網絡:
據悉,富士達集團合作伙伴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次ofo攜手富士達布局海外市場,將能根據海內外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打造適應各地用戶特點的共享單車。
在今年舉行的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上,ofo刷爆了美國社交平臺,并受到了包括“以色列創業之父”尤西瓦爾迪在內諸多海外友人的關注與支持。而根據新加坡2月18日《海峽時報》報道,ofo已在新加坡確立市場領先地位。3月21日,ofo新加坡還發布了其全球首款變速共享單車,并在新加坡加大投放。
此番ofo與富士達的強強聯合,不僅將帶動兩個民族品牌的海外布局速度,同時也會讓ofo提供更多元化、更適合不同人群的騎行體驗。
全球化經濟之爭,不是一家企業之爭,是一個產業鏈之爭,更是產業供應鏈能力之爭。ofo與富士達的戰略合作,無形中拉高了行業競爭的門檻,把同行的對手甩開很大的距離。
【綜述】
“互聯網+”時代的供應鏈之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與單個企業之爭,單一的供應鏈上下游協同之爭,更是產業鏈生態之爭。今天ofo的布局,已經不是前端共享單車平臺的競爭了,已經滲透深層次的供應鏈生態之爭,未來可能還會有前段的用戶大數據、人工智能,后端的金融服務的競爭。
作為在中國物流與供應鏈沉淀了17年之久的行業人士,我們見證了傳統制造業的供應鏈之爭,我們也見證了電商時代的供應鏈競爭,今天我們在見證新零售時代的供應鏈之爭的同時,意外的發現共享經濟的供應鏈之爭也別有意義。希望今天的樹立對學習供應鏈的朋友有所啟發,讓行業朋友對共享單車的商業生態有全新的認識。
本文作者:黃剛(微博@黃剛-物流與供應鏈,個人號:huanggang36)
中國供應鏈聯盟理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信息化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專家組組長)、漢森供應鏈總經理、漢森創投董事長、漢森農特微商平臺聯合創始人、工信部農特微商專家組組長、MBA客座教授(物流與供應鏈方向)、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年度人物、2012年中國供應鏈十大年度人物、2012-2013年中國電商物流突出貢獻人物,中國物流第一新媒體平臺《物流指聞》創始人、2015年、2016年十大最有影響力的電商大V。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