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在京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經過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的最后一輪投票獲得通過, 《ISO 18 186:2011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國際標準已于11月30日在日內瓦頒布。這是自中國1978年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以來,在物流、物聯網領域第一個由中國專家發起、起草和主導的國際標準,是我國交通運輸系統首次登上領銜制定國際標準舞臺。
10年以前,RFID技術剛剛步入人們的視野。針對中國內貿集裝箱運輸過程中的不安全事件,“抓斗大王”包起帆提出用RFID技術來監控集裝箱物流安全的想法。而后,他又把互聯網技術、無線數據通訊技術融入其中。經過反復的實驗改進,包起帆團隊終于研制出“基于物聯網的集裝箱物流全程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集裝箱的信息“交流”無需人的干預,自動完成,真正實現集裝箱物流從被動告知到主動感知的變革,它是一種以集裝箱為跟蹤目標的物聯網。
集裝箱物流的大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沒有國際標準的推動,發明創新成果在國際上就無法得到普遍應用。然而,在世界港航界標準的制定中,歐美國家長期把持著“游戲規則”的制定權。盡管目前中國已經是集裝箱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大國,集裝箱海運量世界第一大國,集裝箱制造量更居全世界產量的90%以上,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國際標準是由中國人領銜制定的。
為了在國際舞臺上爭取中國的話語權,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主導下,全國集裝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成立了以包起帆為領導的工作組,代表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遞交了有關制定集裝箱RFID國際標準的提案。經過多次曲折,工作組最終將中國的創新成果推向國際,形成標準。它是中國職工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在由制造大國向創新強國轉型過程中積極主導和推動國際標準制定的一個縮影。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