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時代需要重構物流網
童文紅說,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年度總交易額超過了3萬億元人民幣,說明以消費和科技拉動的經濟增長引擎依然強勁。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線上線下資源高效協同的新經濟形態,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童文紅形容,農業時代是自給自足“點”狀經濟,工業時代是流水線的“線”狀經濟,現在新經濟是“網”狀的,只有抓住“萬物互聯、網絡協同”的特點,才能在發展新經濟和供給側改革中占據未來制高點。
菜鳥網絡也是希望在萬物互聯時代重新構架一張物流網,通過大數據系統把商家、快遞公司、消費者都連接到一起,實現一個交互式的閉環,讓這種智慧物流成為新經濟中不可或缺的商業基礎設施。
有的傳統自營物流200萬單量需要11萬快遞員
童文紅介紹了菜鳥網絡的成立初衷。她說,現在傳統的快遞行業面臨很多考驗,比如:快遞時效不夠,跨境物流復雜,農村物流發展滯后,快遞信息化不夠,快遞服務欠佳,行業各自為戰等等。
童文紅舉例說,傳統傳遞成本很重,比如有的自營快遞公司,每天200萬量級的訂單,就需要11萬名快遞員。隨著快遞量爆炸式增長,傳統模式不可持續,一定是用互聯網思維,把分享、協同、透明、數據連接起來。
菜鳥網絡運行2年多來,已經連接了170萬名物流從業者,整合路線運輸公司近4000家,合作伙伴運輸車輛超30000輛,協同約18萬個物流快遞網點,打通了跨境、快遞、倉配、農村及末端配送全鏈路。到今天,菜鳥網絡只有1200人,而每天跑在菜鳥平臺上的快遞包裹有4000萬個。
全國近半包裹產生在長三角
童文紅說,菜鳥網絡用1200人支撐4000萬包裹的物流系統,核心能力是大數據。菜鳥積累了大量基于電商的快遞數據,并且能夠通過算法對這些數據加以運用。
比如菜鳥通過推行的電子面單,可以完整記錄快遞數據,經過分析后,能優化運輸路線,指導快遞公司靈活調動車輛人員。甚至在去年雙十一期間,大數據提前對各區域的快遞進行了預測,引導商家提前在就近的倉庫備貨,即使面對一天4.67億的天量包裹,也沒有爆倉。
童文紅說,長三角是電商經濟的重點區域,“江浙滬包郵”的概念深入人心。
數據顯示,全國42.8%的包裹都產生在江浙滬地區,比第二名的廣東高出15.5%。全國最愛網購的10所大學里,有5所都在江浙滬。
童文紅認為,物流的智慧程度,決定了科技和消費引領的新經濟能夠走多遠。而江浙滬地區也已經成為中國物流最便捷的地區,長三角區域最有條件和基礎來迎接智慧物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