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曲越川
以下為演講實錄:
曲越川:各位早上好,首先,要感謝蘇主任給我們搭建這么好的平臺,跟各位同行交流。剛才主持人也說了,在寒冷的冬天,有這么多同行一起關注電子商務,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也預示著我們這個行業在未來會越來越火爆,越來越凝聚人心。
剛才蘇主任做了精彩的判斷和點評,我和蘇主任的很多觀點不謀而合,如果站在這個時點上,對2016年展望的時候,2015回顧的時候。中國電商2015年的關鍵詞比較高頻率是創新、創業、模式、O2O、跨境、農村等等。這些高頻詞兒是印象深刻的。但是這些詞兒聚焦在電商發展上。
我今天分享的不是關于2016年如何發展,跟發展無關,跟規范有關,談的不是創新。大家可能很多人看過邏輯思維羅胖做的“時間的朋友”的演講,他用了一個標題“無須轉型,只要生長”。我套用了他的語言體,我定義為“只有免疫,才能生長—2016中國電商的治理元年”。
首先我向各位簡單的介紹一下關于免疫學的一些非常粗淺知識。何為免疫,這是我們要搞懂的,如何來免疫?重要是疫苗的接種,我們的目的是為了這個行業的健康的生長。免疫一定是必然的,一個是外部環境,一個是自身的體質。只要外部環境越來越迫切需要我們免疫,而我們自身的發展也需要免疫的時候,免疫是我們無從選擇的東西。免疫需要一個群體性,首先免疫的對象是社群性的疾病,也就是所說的傳染病。
第二個大方向的免疫,必須要搭建一個屏障。在座的不管是大電商,還是小電商,每個電商都免疫了才有效,就像一個孩子在接種,一定要求百分之百接種。如果只有一部分人接種,但是這部分人達不到比例,依然不會形成免疫的屏障,流行病,依然會在幼兒園里流行。所以我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免疫,一定要遍布于我們每一個電商。這樣的免疫才是有效的免疫。
第三,就是關于免疫的時機性。我們需要免疫的往往是嬰幼兒時期,生長發育期,還有就是爆發期,比如說非典病毒,比如說去年埃博拉,當突然的病毒出現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是沒有抗體的。在這種時候下,我們需要免疫。我的觀點是中國的電商必須集體進行免疫。那么免疫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被動的免疫,比如像感冒疾病是沒有好的方法去克服它的,可能經過一定階段的感冒之后,反而對身體更好。還有一種你生了一次這種疾病以后,你就永遠獲得疾病的抗體,免疫性,但是通過發病獲得免疫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大家看到那些缺點,包括病痛,包括對效果的不可控性。
我希望我們電商的免疫不是通過發病,不是通過真正出現大的問題,系統性的問題才來免疫。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我們要主動免疫,我們主動尋找疫苗,我們要破繭而生,我們主動增加抗體,這是我們要做的選擇。這個階段,其實我們已經無從選擇,就像人類選擇疫苗,而不是選擇發病獲得抗體一樣,我們要主動去尋找疫苗,這個是我們一次次已經做出的選擇。這是我對電商的外部環境的體察,大家知道之前京東在北京舉行了年會。在年會之前,我們發布了1999年的劉強東的一個片段。那是非常草根,也是非常吊絲,也是小鮮肉,從1999年開始算,到現在不過是十七八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2000年是草根的生長,電商不能登大雅之堂,恰恰政府對我們無為而治的方法,使我們獲得了野火燒不盡的發展,在這個時間中我們度過了黃金(1119.20, -1.00, -0.09%)時間。到了2015年,各個行業都對我們電商青睞有佳,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2015年,尤其是2015年上半年,這種國家政策,國家戰略對電商的扶持,我個人判斷是達到了一個頂峰。2015年從年初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發了促進電商發展的文件,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文件,對電商的重視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各地,各省政府也是一樣的,所以這是一個大的電商發展的環境。
但是在2015年下半年以來,我個人感受到了一點轉變,一點點的不一樣。還有大的外部系統性的環境,比如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有阻滯的作用,經濟發展模式的再探索,包括對轉型升級的思考。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思考,2015年下半年,對電商,對經濟到底起什么作用,這種思考和爭論越來越多。作為電商從業者,我們想在電商各種場合,比如說我們在交流會,我們在飯局上,我們和親朋好友聊天的過程中,有沒有人來問我們,你們電商是不是導致經濟下行的一個因素之一,你們電商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到底的益大于弊,還是弊大于益。包括我們怎么權衡電商的發展和門店主的關系。我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一種場景,這個說明什么,電商對國家的發展,到底起什么樣的作用。包括有人說美國人,歐洲人怎么認為,怎么權衡電商的發展和門店利益之間的關系,當對這個進行思考的時候,我認為我們電商自身需要冷靜,需要深入思考。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剛剛在烏鎮結束的第二屆互聯網大會。我覺得和第一屆有一個明顯的差異。大家想想第一屆更多是構建,一種發展和促成。第二屆互聯網大會可以看看各位的講話,很多人關注管,在于治。所以我認為第二屆互聯網大會的積極意義在于治。我想大環境應該發展了變化,我們要捕捉到并且跟隨這個變化。
我們再談2015年中央政府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簡政放權。大家知道這是對整個市場主體是利好的,但是對電商呢,對成熟的大中電商呢,因為我們大中電商在準入門檻并不對傳統企業具有劣勢。所以對中小企業是利好,對電商也是利好,但是得益程度要思考。
李克強也強調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我們和傳統的一些中小微企業,一些個體工商和門店來講,我們面對監管,我們很容易成為監管的重點,而且因為我們的證據容易獲得性,或者數據的可提供性,我們會面臨很多的目標。所以在大環境里面,對電商其實是給予了更多的考驗,這是一個大環境的理解。
第二個,我要談到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三個比較重要的文件。第一個是關于加強對大數據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意見。大家知道電商是社會大數據的匯集者、提供者、運用者。用這個大數據更好的監管對方。第二個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就是關于網上假貨的治理。新華社發布這個消息的時候是2015年11月9號,雙11的前兩天發布了這樣一個文件。這個文件羅列了二三十個部委,來對侵權假冒進行治理。還有一個也是10月份發布的,是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所以我們看到政策的風向會有微調。
我們看清了形勢,我們要怎么辦。我們要聚焦我們有什么病。第一點,我非常贊同蘇秘書長的觀點,電商的競爭秩序與格局的維護,熱并購的冷思考。在去年這個時候,大家打開手機,會有一倍以上的選擇,在我們很重要的領域,比如說外賣、出行??墒窃?016年的今天,當我們打開的時候,這些選擇少了一半。那么這些東西,有的是資本驅動型,有的是競爭驅動型,有的一定是壟斷驅動型的。對這些問題政府還沒有明確的指引,包括調控并購的商務部沒有做出指引。
第二個問題,關于低價、傾銷與補貼的問題。有一年的雙11,已經有一些傳統企業對我們電商的某一種,比如白酒的低價、傾銷問題提起了投訴。還有市場支配及對其濫用,封殺與選邊。實體店不存在說封就封,說殺就殺,但是互聯網特性決定了這個。這些問題,我相信在2016年,都有可能會成為我們聚焦的點。
所以反壟斷法止于電商,從缺位到豁免,比如3Q大戰,對他進行豁免,使人認為互聯網不太可能造成壟斷,但是那是誤解,我覺得會從關注到規制。只有這樣,才會不存在大平臺下寸草不生的情況。
第二個問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責任的提高與達成。包括因為這些問題,會因為我們電商的虹吸效應,使我們獲得幾倍與實體店問題的放大。還有一個,所有做電商都面臨了消費事件與職業打假人。大家知道投訴是為了賠償,舉報有的是不為了賠償。所以這個問題對我們電商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對2016年也要對這個問題尋求答案。
第三問題,就是假冒偽劣的問題。京東在雙11之前關閉了拍拍網,并將在4月1號徹底關閉拍拍網。這是一種矛盾的行為,C2C不可能解決好假貨的問題。所以C2C不是治理不治理的問題,是天然的本性決定無法避免。線下的無照經營問題在線上廣泛存在,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對生態會產生很強的影響。
第四個,稅負的公平。它會引得整個社會對電商從業者的尊敬。剛剛發生的一系列案子,包括最近很熱點的互聯網公司的案子,作為平臺,不管是電商,還是搜索引擎,作為一個平臺到底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你和你的商家如何統一標準,還有執法標準的統一。
我們作為電商,給商務打了很多信用的評價,我們有一整套的考評體系,但是國家要給平臺進行信用評價。工商總局剛剛發了一個辦法,如何制定是公平的,是以次數,還是其它,這需要我們全體在座的各位共同商討,交給國家。
還有一個失信評價,所有的職能部門都在做,如何評價A平臺比B平臺信用高,這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來破解。說了這么多,我們疫苗接種了。我們怎樣尋找使我們免疫的答案。電商立法刻不容緩,要在電商法里都規制清楚。行政規制的主導作用,政府必須要在這個事情上發揮巨大的作用。對確定性的行政指導和司法判例的期待。對行政執法統一性、同一性的期望,大家在平臺的環境自由的發展。在準入、監管、優惠與稅負方面尋找公平。
健康生長有這么的特點,不依賴任何差別待遇,不管是地域性的還是法制性的。第二個是電商之間,平臺之間,線上、線下平臺分享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健康的發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