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的物流網絡布局與優化——訪上海歐麟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祖錦
來源: 物流技術與應用
| 2016-01-06 13:46
|
作者:張大偉
電商訂單量的激增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大幅上升。近年來,國內快遞企業不斷加大投入,在加快網點布局的同時,通過新建、改擴建分撥中心來提升運營能力,同時不斷優化網絡布局與物流系統,以提高服務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那么,快遞企業分撥中心的網絡布局應考慮哪些因素?物流系統如何優化?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上海歐麟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祖錦。
請結合快遞行業的特點,談一下分撥中心的網絡布局應考慮哪些因素?如何布局?
與普通行業物流網絡中具備存儲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不同,快遞行業分撥中心強調的是包裹的快速分撥處理。包裹收集上來,在分撥中心集中以后,再分轉轉運到其他區域,最后在其他區域進行末端配送。
物流網絡布局包含不同功能的設施網點布局和運輸模式兩方面。對包裹訂單履行的時效性要求和運作效率/成本的最優平衡,決定了物流網絡布局結構和運作模式。快遞物流網絡設施布局結構大致分為三個層級:一個是末端的網點,承擔包裹收集和配送功能;一個是區域型的分撥中心,承擔所覆蓋區域的包裹的分撥處理和轉運;一個是樞紐型的分撥中心,包含大區包裹分撥處理和跨區轉運。對應的運輸模式包括區域內的集貨和配送、區間轉運和跨區干線運輸。
在規劃區域分撥中心和一級樞紐型分撥中心的布局結構時,整個網絡覆蓋的市場地理范圍以及各區域的包裹數量,是考慮的主要因素。一級樞紐分撥中心的布局主要考慮跨區干線轉運的需求特點,其布局數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覆蓋市場的地理范圍,包裹數量的大小不是主要因素。對應一級樞紐的城市布點,主要結合該大區各城市的經濟體量、交通設施條件考慮,并參考重心法來選擇布點。以華東地區為例,上海是華東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是各類交通設施匯聚的節點,也是國際物流進出的門戶樞紐節點,最適合作為覆蓋華東市場的樞紐型分撥中心。
在規劃區域分撥中心的布局時,覆蓋市場地理范圍大小是初期主要考慮因素,而包裹數量的增長是后期增加區域分撥中心的考慮因素。如布局福建區域分撥中心時,初期即可考慮在福州和廈門同時設立分撥中心,包裹量增長到一定數量后,可以考慮在閩東寧德、閩西和閩北增設分撥中心,以服務于福建省區域的包裹周轉業務。但是像上海這樣的樞紐型分撥中心,則具有兩方面功能,一方面服務于華東地區的包裹分撥配送,另一方面還要將包裹轉運到華北、華南這些同級的大區域,將會涉及到干線運輸,如汽車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等。
電商的發展帶動快遞的發展。一方面,隨著電商服務的市場下沉越深,或者地理范圍越寬,需要布局的分撥中心的數量就越多。近兩年國內大型電商企業越來越關注農村市場,所以深入到農村市場的末端網點將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電商企業已經開始服務于國際市場,國內包裹需要發往國外,或者國外包裹發往國內處理,這就需要在海外建立分撥中心,然后通過航空快運方式來實現包裹轉運。
此外,需要滿足包裹配送時效性的要求,這會影響到分撥中心布局的位置、密度,以及分撥轉運采用的運輸模式。區域分撥中心布局數量越多,對包裹處理的時效性越好,但設施的固定成本也越高。快遞也是物流的一個服務領域,成本控制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在進行分撥中心的布局時,需要在滿足包裹配送時效性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分撥中心的網絡布局及運輸模式的選擇,最終實現將整體成本控制在合理預期的目標和范圍內。
近年來電商崛起帶動快遞行業迅猛發展,包裹量激增,這對快遞企業分撥中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對于物流網絡的運營,物流量大不是問題,但如果物流量每年以很大的速度增長,會給物流網絡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
首先,業務量的增加會影響快遞企業的物流能力建設。如果快遞業務量的持續增長成為一種常態,或者至少幾年內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快遞企業在考慮分撥中心的網絡布局時就要有預見性,分撥中心處理能力需要隨之提高。分撥中心倉庫設施如果由快遞企業自己投資建設,由于建設有時間周期,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業務量。這就促使快遞企業選擇租賃設施或者與別人合作,即實現社會資源共用。這種建設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快遞企業物流網絡能力的彈性,隨業務量的變化增加或減少物流設施租賃,在滿足處理能力的同時可以合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快遞企業自建物流設施的投入,有利于改善社會整體的物流資源效率。
其次,電商業務帶來的包裹數量峰值遠遠超出了常規的或者傳統的季節性變化峰值。常規的或者傳統的季節性變化峰值是平時的1~3倍,而受電商促銷影響,如“雙11”期間,包裹量是平時10~20倍。面對這樣的峰值,快遞企業需要保障包裹配送的時效性,就需要提高分撥中心處理效率,即提高單位時間、單位設施面積、人均處理包裹的數量。分撥中心可采用相應的自動化物流技術設備以及優化作業流程等措施,來提高包裹的處理效率,減少包裹在分撥中心的停留時間。
第三,可以通過調整網絡運作策略來提高網絡整體能力和整體時效性。隨著包裹數量的不斷增長,或在電商峰值期間,某些區域分撥中心到某個跨區分撥中心的包裹數量達到干線運輸的經濟量要求,可以實施直運策略,而不需要按照原有模式先到上一級大區樞紐中心再到跨區樞紐中心,再到跨區的區域分撥中心。
第四,電商的發展促使快遞企業重視信息系統建設。目前國內快遞企業發展很快,分撥中心的建設力度加大,但是信息系統的建設卻相對滯后。如果從整個快遞物流網絡來看,快遞物流是一個組織運營的過程,是受市場需求驅動的,電商發展帶來了更靈活的市場變化。面對這種變化,快遞企業需要借助信息系統作出合理的決策,提高整個物流網絡的組織效率,提高分撥中心的運作效率。
新商業環境下,快遞分撥中心的網絡布局應如何進行調整和優化?
由于電子商務尤其是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之間的溝通、信息傳遞、企業的組織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新商業環境下,快遞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市場特點是客戶需求呈現多樣性,其服務對象包括個人,也包括企業。隨著電商的發展,快遞企業提供服務的范圍越來越寬,如包裹需在指定的時間送達指定的地點,客戶可選擇自提或者快遞送上門等多種方式。另外,客戶企業的類別也在快速地變化和增長,如電商、跨境電商、零售O2O等。此外,新商業環境下,有的企業原本不做快遞,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類似快遞的服務功能,比如同城配送等。在這種情況下,快遞企業跟其他企業之間的邊界不像以前那么清晰。快遞企業需融入新的商業環境中。
其次,大數據也是一個重要的商業環境。在大數據背景下出現了新的組織模式,出現了更高層級的組織者,比如菜鳥網絡,它提供了相應的平臺,包括信息系統平臺和訂單處理平臺。在此情況下,整個市場的參與者呈現多樣性,將被市場重新組織,快遞企業將可能只參與快遞業務的一部分。這樣發展的一個主導方向就是,物流組織從相對獨立運作,轉變成整個供應鏈協同發展。這對物流企業包括快遞企業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快遞企業需要調整運作組織模式,優化自己的網絡結構,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此外,在這個過程中,各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相互對接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對信息系統統一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促使整個網絡變得更具彈性與可擴展性。
第三,信息系統的智能化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商業環境如果變化比較快,企業對未來的預測,或者系統規劃建設,都有可能跟不上這種變化。因此,信息系統需要做相應的調整,而且有必要考慮信息系統的智能化建設,以幫助快遞企業更好地決策,應對未來市場結構性的變化,促進整個運營網絡系統更符合未來市場的發展需求。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