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鏈物流的逐漸升溫,冷鏈物流成為當下爭先發展的行業,但由于冷鏈物流成本的高昂,因此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尤其是低溫冷庫機器人有望成為減少成本的利器之一。
智能機器人在沉浸了幾十年后,在2014年迎來了科技界和商界的“噴發”,冷庫搬運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制冷界機器人陸續登場,格力、美的等多家大型企業徒然加大對人工智能的開發研究,機器人在制造業的運用也開始極速升溫。
冷庫碼垛機器人在制冷行業里并不是新鮮事,機器人參與全程冷鏈才是目前的前沿技術。
這些制冷界的“人工智能”不是天方夜譚,早在2012年,思念第二工業園就有兩個德國機器人忙著天天替人搬湯圓,兩個德國庫卡機器人把包裝好的產品按規格分類擺放好,為它們包上薄膜,碼垛在立式冷庫中。依靠人工打下全國速凍市場七成江山的鄭州速凍企業,正式與“智能時代”并軌。
其實,低溫冷庫機器人能在這時候升溫,原因很簡單:中國目前人工費上漲得厲害。而機器人很耐用,可長時間持續工作,不請假、不抱怨、不結婚、不生孩子、不要求加薪升職……尤其作為冷鏈,冷庫作業“冰火兩重天”,用機器人方便高效,不會讓人受傷;機器人還可能噴出冷氣給貨品降溫保鮮,這對現在多數生鮮電商冷鏈末端“最后一公里”來說絕對是利好消息。想象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打開家門,一個彬彬有禮的機器人從自己“箱體”里拿出你網購的冷凍冷藏食品,還“嗞嗞”冒著“冷氣”,這該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情!
這一天的到來已經不遠了。為“節省人工成本”、“讓人不再受低溫傷害”而生的低溫冷庫機器人,推廣普及是必然的趨勢。尤其是在江浙滬這樣的地區,一個工人每月3500元起,加上吃飯住宿的成本,比起機器人一次投入幾萬元,后續只需充電維修的成本,是不錯的。浩爽制冷說明,作為冷庫冷鏈這樣的特殊環境作業,在未來,人只需要坐在控制室就好了,溫度低到零下18度、零下35度、零下60度,這環境再壯的小伙也不能像低溫冷庫機器人那樣長時間不間歇工作。而自帶“低溫小冷庫”的機器人,也是生鮮電商解決“最后1公里”的前沿概念。
低溫冷庫機器人盡管初始投入成本可能較高,但是后期的長期使用將會使得成本大大減少,冷鏈物流將會進入機器智能化時代。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