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商家對客戶的粘性問題,首先從傳統商家說起,它大致可分為二種,一是物理粘性,二是體驗粘性。以超市為例:首先它的物理位置決定了它對周邊客戶的最直接的粘性,我們叫“物理粘性”,除此之外也可把它的資金實力、合作商關系等也可視為間接的“物理粘性”,它直接關系到貨架上的商品種類和價格。另外,超市里貨物如何擺放、收銀系統設置、服務態度等總之,關乎客戶進入店內的感受可叫做“體驗粘性”。
再說電商對客戶的粘性,表面上看客戶是在網上購物或接受服務,沒有位置屬性的直接“物理粘性”問題,然而,間接的“物理粘性”不僅存在,而且至關重要,甚至拐著彎也跟物理位置有關。一個購物網站,你的供貨商關系、采購規模、物流、結算配套等都屬于“物理粘性”,同樣關系到你提供的商品類別和價格。再比如,我一直是使用招行的個人網銀,沒換成其它銀行的網銀(各家收費差異不大),你一定會說:那是你習慣了招行網銀的界面及體驗。這是原因之一,其實也是由于我家樓下就有個招行門店,取款辦事方便,如果那天我搬到中行網點樓上,我想一定申請個中行網銀。(瞧,這跟位置就聯系上了吧)。再比如電商應用最廣泛的在線教育網站,甚至沒有物流的問題,但也絕不是只要網頁漂亮就能黏住客戶的,你的教材編輯能力、師資水平、專業深度等都可歸為“物理粘性”。
筆者以為,“電子商務”本來其商務屬性就要大于電子屬性,否則叫“電子媒體”算了。所以電商對客戶的粘性,本應主要靠“物理粘性”,而“物理粘性”主要由商家的專業及規模來決定,側重商務屬性,至于“體驗粘性”雖也十分必要,但不能視為決定性因素,它主要由商家的意念和技術決定,偏重電子屬性。
以筆者熟悉的外貿B2B服務網站為例(或叫進出口流程外包服務網www.ydt35.com),很多人都提出我們的網站設計很“土”,不夠“技術”(當然不是值得褒揚的),但由于在通關、物流、金融等“物理粘性”方面做得很專業和頗有規模,還有就是多項服務又是相互關聯的,即便某一項比其它企業或客戶自己做的未必好,但客戶流失率卻不到5%。
電子商務應用發展到今天,已過了“流量為王,技術至上”的階段,如果商家還是把精力和資源過多地投入到電子屬性很強的“體驗粘性”上,對電商而言,就有點本末倒置了。當然,要增強“物理粘性”確實比改善“體驗粘性”要困難許多,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積累規模,但不如此你又拿什么來黏住客戶呢?要知道客戶到你的商務網站,畢竟不是來做藝術欣賞,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商務服務才是根本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