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辰急便的隕落看快遞業“生死劫”
并購風聲四起,直營與加盟再現模式之爭
星辰急便在三年內迅速壯大,卻也在一夕之間隕落。回顧失敗軌跡,無論是創始人陳平,還是業內同行,都不約而同將矛頭對準了“加盟模式”。
有關快遞業“直營”還是“加盟”的爭論歷時已久,雖然“加盟”這個具有中國特色、在特有時期、特定環境下的產物在民營快遞發展初期締造了順豐、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韻達等諸多巨頭;但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它已陸續點爆“小紅馬”、DDS、星辰急便等重型炸彈。
“加盟是國內民營快遞的過渡階段,直營才是終極航向。”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轉型直營雖有風險,但不轉型有更大危險,何況越早轉型成本越低。不過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加盟模式便于低成本鋪網,盡管它往往為短期利益而犧牲品牌和服務質量,但現階段90%的快遞公司仍難舍這一模式。
“直營”還是混搭模式?
目前業內公認的是,順豐、宅急送采用直營體系;百世匯通正著手轉型,目前已完成對廣東、重慶、湖南、浙江杭州、河北、山東等15個省市的直營;而申通、圓通、韻達以及國內大部分異地、同城快遞則堅守加盟陣營。
“單一的加盟體制,是總部之外按區域設立大的總包商,然后總包商下面繼續劃分給更小的加盟商分包,一直到最基層的網點,網點的加盟費只要2萬-3萬元。有些偏遠盲點區域,甚至不用押金,可以先收件做起來。”曾在E M S等國內多家公司有著10多年快遞經驗的謝建軍向記者表示,但現在情況復雜的是,很多快遞公司都采用“直營+加盟”的混搭模式,比如從總部、分公司、站點到末端員工以及分轉中心,部分采用直營,部分采用加盟。
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軍認為兩種模式各有優勢,直營在管理方面相對要好,而加盟模式從整體趨勢、發展速度來看比直營的快。
“國內目前對加盟、直營體制的定義相當模糊。”陳平在接受南都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加盟亦或直營應該從是收入分配還是利潤分配來描述。在陳平看來,目前最成功的“順豐模式”也是總公司、分公司、站點三級直營,末端員工“加盟”,“它的收件員就像保險分銷員,信件按票,包裹就按收入拿3%-4%提成,是收入分配模式。”
不過,快遞業內部對此卻有不同的解讀。“加盟需要公司獨立法人,順豐末端員工只是承包模式,其出現問題還是順豐埋單。”徐勇認為,從法律關系看,順豐是完全直營模式。
快遞與C2C畸形的共生
星辰急便成立之初,曾想通過直營和加盟的模式進行市場擴張,但三年下來,從其擴張版圖來看,在全國范圍內,陳平幾乎全部采取了加盟模式進行網點鋪設,這讓它在短期時間內迅速擴張到150多個分撥中心、3800多個網點。
然而,加盟不易管理,服務質量無法控制。“星辰急便的快遞幾乎變成慢遞,廣州同城包裹都四天才收到。”淘寶網一家皇冠級賣家告訴記者。陳平也坦陳,加盟模式讓星辰急便的網絡魚龍混雜。
星辰急便以電商快遞起家,但淘寶上200萬個賣家,1800萬單的包裹業務,幾乎都是“四通一達”的加盟網點。比如一個杯子成本價10元錢,賣12元,另外要支付6元快遞費。但如果成為快遞網點,只要支付2元的面單成本。而對快遞企業來說,誰加盟無關緊要,只要有出貨量,有些甚至不對賣家收取費用,只收取每單2元的面單成本。“淘寶雖然有推薦物流,但買家沒有權利變更,”陳平說,加盟模式的這種機制,自然形成了電商C 2C快遞目前市場格局。
不過,這種局面卻正將整個行業逼入窘境。據悉,傳統快遞業務的毛利一般能達到50%,但電商快遞的毛利往往只有20%至30%,而自2005年以來,快遞業的利潤率已從20%下降到目前的約5%,甚至有部分加盟網點虧本。“進淘寶,利潤薄,這需要規模化投入。否則不僅不會產生效益,還會導致大規模虧損。”徐勇表示,即使已加盟模式運營至少也要3億以上的資金支撐3-5年的虧損期,但星辰急便先后投資、融資僅1億元左右的資金,資金量不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
加盟體制埋下的代收貨款炸彈
借助電商平臺,加盟模式給了民營快遞一次飛躍,但也埋下了隱患。而其中,最為棘手的代收貨款業務(C O D ),更是遍地雷區。代收貨款業務是快遞與支付的結合,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到付款。賣家將貨物通過快遞到達買家手中,買家通過快遞將貨款返還給賣家。
“代收貨款最重要是資金安全。”謝建軍表示,但加盟商與總部之間多有利益糾葛,比如招攬加盟商時,很多公司都會跟網點承諾每年預期收入,但結果加盟商可能連本錢全虧,對此很多加盟網點都會以代收貨款彌補虧損。謝建軍表示,東莞有的小網點,一旦產生利益沖突,都會采取極端報復性方式,偷貨、卷款的事經常上演。星辰急便和D D S的先后“崩盤”都與此有重要牽扯。
記者了解獲悉,如果是直營企業,網點卷款走佬就屬職務侵占、盜竊,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加盟體制屬經濟糾紛。因此,加盟模式不適合低收貨款。據悉,目前以加盟為主的代表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均未開通全國代收貨款業務,直營模式的代表順豐也只是選擇性地開通代收貨款服務。
業界視點
轉型與否:取決于眼前與長遠利益的博弈
“從全球成功快遞企業來看,沒有一家是特許加盟模式。”徐勇表示,未來5-10加盟快遞還有生存空間,但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未來綜合性的快遞企業最多有8家,其余都是比拼“服務和性價比”的區域性同城快遞。而這8家綜合快遞中,至少應該有4家是直營企業。
“加盟快遞轉型直營并非不愿,而是力不從心。”一家廣東快遞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順豐在人力、硬件及硬件系統投入了巨大資本,但這并不是其年收入只有幾億元的同行所能負擔的。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快遞利潤低,但很多加盟快遞還有利可圖,“他們有加盟費,還有每份2元的面單及其它材料包裝費。只要業務增加,還沒威脅到眼下的生存,其轉型的動機就不迫切。”
并購猜想
騰訊、京東等各路電商群攻物流快遞市場
“得物流者得天下”,爭蜂蜜還是電商標配?
近期,快遞業的兼并整合信息不斷,自海航集團并購天天快遞后,郵政擬上市并傳言將并購圓通。近日業界盛傳,騰訊已入股全峰快遞,投資金額約3億元,據悉,全峰快遞成立于2010年11月18日,是一家主要經營國際、國內快遞及相關業務的快遞企業,網點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華北三大區域。而騰訊公關部給南都記者的回應則頗為謹慎,聲稱“未得到騰訊入資全峰公司的信息”,但也沒有明確否認。
在這個時間點上,又傳京東收購的快遞公司是C C E S,疊加京東公布最新的投資計劃———物流“亞洲一號”項目將投入35億-36億元,業界一片嘩然,紛紛猜測京東的物流建設已不純粹是電商“標配”,而是全面開花,挖掘新的投資機會。對此,京東商城方面尚未發表評論。
幾乎叫得上名號的B 2C網站都在物流配送領域施展拳腳。譬如,蘇寧易購將蘇寧電器門店整合成快遞點和自主取貨點;當當網正計劃整合第三方物流資源。而唯品會、走秀網等也計劃將相當一部分融資資金用于倉儲、自有配送隊伍建設。
雖然有人喊出“得物流者得天下”但廣州一家民營快遞老板鄧生告訴記者,2011年,僅員工與原料(包括運輸用油)成本相比2010年就增加了近50%,最終毛利率僅維持在20%。快遞行業利潤率已經從2005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約5%,甚至有部分加盟網點虧本。
更關鍵的因素在于末端派送,按照相關機構測算,若一個城市區域的日送貨量少于600單,那么自建送貨團隊,每件遞送成本為13—15元,這是無法盈利的。如果日送貨量上升到1萬單,那么每件遞送成本可降至2元以下,就能夠達到自建物流配送的要求。
實際上,“這也是騰訊、京東或有意入股快遞公司的原因所在。倘若全部外包給第三方快遞公司,可能服務水準會達不到京東們的要求;若全部自建配送隊伍,則耗費的人力、物力過于龐大。入資合并的好處在于,資源整合,大致相當于將京東的包裹放在C C E S的回程車上配送,成本直降是可以預期的。”著名物流分析師王若愚給南都記者如是分析。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