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出現了大量產品積壓的現象,這讓同質化的討論又被搬上了桌面。實際上,近些年來,產能過剩、同質化問題就因一直伴隨著工程機械的發展而備受各界關注。不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一)董事、執行總裁易小剛認為,“現在國內的工程機械產品還沒有到同質化競爭這一步?!?/P>
工程機械行業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狀態,而今年以來的產品積壓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放緩現象都讓同質化的觀點甚囂塵上。那么,工程機械行業所遭遇到的一些消極觀點是否將成事實呢?為此,本刊記者肖隆平專訪了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兼三一集團總工程師易小剛。
還不存在同質化
CEI:經歷近十年的迅速發展,工程機械產品品質提升是否到了發生質變的時候,標志是什么?
易小剛:不存在質變的問題,因為一個國家的工程機械品牌和產品質量是持續提升的過程,它不會有一個陡變。這幾年來,我國工程機械發展得很快,無論是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還是國內的使用情況;無論是質量方面,還是性能方面,整個行業都提升很快。國內大部分產品和國際品牌在性能和質量上已經沒有很明顯的差別。
但是,整個行業還存在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和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制作工藝還有很大差別,中國制造的這種痕跡還是存在。別人的產品像一個藝術品,而我們的產品卻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其次,有些企業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很好地維護國家的品牌形象。而這恰恰需要工程機械整個行業一起來維護。企業品牌要想在國際上立足,就必須要做精品,也就是說,我們一定不能把我國工程機械的產品變成一個廉價產品的代名詞。否則,我國工程機械的品牌就永遠不能提高。因此,我們在國際市場上一定要做出高質量、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產品,同樣也是高價格的產品。
因此,你提到的質變問題,我認為,不能說是到了哪一天突然發生這種變化。經營一個產品和經營一個品牌一樣,它是一種循序漸進、慢慢變化的過程。
CEI:這種現象跟我國工程機械的產品同質化是否有關?比如挖掘機就是因為有太多企業去生產了,所以導致今年挖掘機的銷售業績表現不好。
易小剛:嚴格來講,現在我們國內的產品還沒有到同質化競爭這一步。如果是同質化競爭,言下之意就應該是工程機械產品已經不存在質量問題了,即大家的質量都差不多,也已經滿足用戶要求,這個時候才能被叫做同質化競爭。
CEI:當然,我這里說的同質化競爭更多的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產品以及產品線沒有什么差異而言。
易小剛:那也還談不上。拿挖掘機的例子來看,現在談不上一個公司的挖掘機跟另一個公司的挖掘機沒有任何差別。就拿價格來說,卡特彼勒、小松、韓國大宇生產的挖掘機價格與三一以及柳工挖掘機都不一樣,這說明工程機械企業產品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為什么用戶愿意花更高的價格來買這個產品,不愿意花更低的價格去買別的產品?很顯然,產品的使用性能和質量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認為整個行業還不存在同質化競爭?,F在只能說,在不同的層次上,企業有打價格戰的現象。比如三一和卡特彼勒的挖掘機產品都很好,但是三一的價格沒辦法跟卡特彼勒的一樣,如果三一繼續拉大價格差距,這就是殺雞取卵的行為,最后就是三一慢慢地在客戶中沒有了形象,就形成了低質量、廉價的形象,最終三一的產品就無路可銷。
CEI:你剛才說我國工程機械在國際上的品牌形象還不夠好,是不是跟這種價格戰有很大關系?
易小剛:我國的工程機械產品在國際上品牌不太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本身質量還沒有做到世界一流水平;二是價格定位太低,我國的工程機械進入國際市場,應該去建設好企業的服務體系,把產品做好,而不是以低廉價格去沖擊國際市場,這樣沒有任何意義。
CEI:你剛才說的質量問題,國內某家企業總裁曾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中國的工程機械產品跟國際品牌相比沒有很大差距。你怎么看這種觀點?
易小剛:這是站在不同的層次去看這個問題。比如說買衣服,一件60塊錢的和一件100塊錢的衣服,你能說這兩件衣服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CEI:如果前提條件沒有任何問題,肯定是有區別的。
易小剛:這就是嘛。平心而論,差距還是存在的,特別是精細化程度、可靠性、操作的舒適性。好比一輛桑塔納和一輛奧迪(當然,我這里沒有貶低哪個品牌的意思),這兩種品牌的車都是大眾生產的,桑塔納也沒有什么質量問題,但你能說桑塔納跟奧迪是一樣的嗎?它不一樣,因為這種質量問題不能簡單地變現成車子不壞就行了。桑塔納能跑幾十萬公里,但是用戶坐在上面的舒適程度,一級汽車的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各項指標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說一輛桑塔納跟一輛奧迪沒有什么差別,工程機械行業也是這樣。
不會發生大洗牌
CEI:在我國工程機械迅速發展的十來年中,三一也獲利頗豐,但有學者預言貴公司和中聯重科將不再有前幾年的輝煌,你如何看這個預測?
易小剛:我不知道他這么認為的依據是什么,我認為他是沒有依據的。
CEI:因為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以前那么多了,再一個就是行業內的企業多了,分蛋糕的多了。
易小剛:這是一種很膚淺的判斷。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建設得差不多了的依據就不足以讓人認同。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多少?完成了60%,80%,還是90%?這種觀點是沒有依據的。反過來說,這幾年我國的基礎設施增長,純增長量有多少,不也就是百分之十幾嗎?為什么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年銷售額會增長50%還多?高的還有100%甚至更多,這種速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實際上,這是因為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原來用人力去完成的事情現在都要用工程機械去完成。假如基礎設施一點兒不增長,工程機械也是要增長的,因為勞動力成本會更高,但勞動生產率卻希望變得更高。
比如汽車產業,這幾年發展速度的加快是因為人的數量增長嗎?當然不是,原因在于人們原來坐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后來人們不愿意騎自行車了,買了桑塔納、夏利。再后來人們覺得坐桑塔納、夏利不舒服了,要買一輛奧迪、別克。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說這種觀點的人沒有仔細分析增長的根源。
當然,今后是不是一定能夠維持這種高速的增長,我不知道。我想任何人也沒有這種依據能說得清楚,工程機械行業年銷售額會一直維持在50%、100%的速度增長。我這個時候也不敢拍胸脯,因為我沒有任何依據。
CEI:工程機械發展到現在,你認為會經歷一次大洗牌留下一些大型企業嗎?
易小剛: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一些企業經營得越來越好,一些企業經營得越來越差。國際上的一些工程機械企業也會經營不下去的,但這是一種企業經營的正常現象,談不上大洗牌。
大洗牌是一種什么概念?就像到了哪一天突然爆發了一場大地震,有些企業就生存下來了,有些企業就倒閉了。而在一種正常的競爭過程中,有一些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技術、資金、產品質量經營不下去了,這種現象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時期都會發生。
CEI:未來像三一、徐工和中聯重科這樣的企業會變成世界性大企業嗎?其他小企業的市場份額會萎縮,甚至淡出市場嗎?
易小剛:我不具體講哪個企業最后經營得很好,但是你說最后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只剩下三巨頭、四巨頭,這一點我認為絕對不可能。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可能產生這種情況,除非是國家要控制,想要剩下這幾家企業。在國家的干預下可能會剩下三巨頭、四巨頭,但是在市場環境下經過一次市場的大洗牌最后只剩下三家、四家企業,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市場環境下,可能會有某一個中小型企業倒閉了,但又會冒出另外一家企業。國際工程機械市場發展這么久了,有卡特彼勒、小松這樣的大型企業,也有很多小企業;有上百億元規模的企業,也有幾億元甚至不到一億元的小企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