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國際經濟體系加速改革和全球治理結構深度調整,促使各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區域經濟金融合作進程,以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主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為中國服務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服務業大發展,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今后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4個百分點。未來,服務業將成為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主導行業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行業,服務貿易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到2015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年均增速超過11%”,其中“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咨詢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45%”……
這些明確而具體的量化指標,標志著未來5年我國服務貿易即將發力,進入加速發展時期。11月28日,由商務部等34個部門歷時兩年制定完成的《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布,對今后5年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重點發展的30個領域,引起各方極大關注。對此,有關專家指出,藉此戰略規劃目標和政策措施的保障,我國將以服務為突破口,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
服務貿易即將發力
“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最近30年服務出口總額增長了9倍,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從1/7增長到近1/5。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服務貿易在結構性調整中爆發新的增長力。”在商務部28日舉行的《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周柳軍向記者介紹說。
近年來,全球服務領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從而導致世界服務貿易日益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正轉變為服務企業,制造業呈現服務化新趨向;而服務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服務交易更加便利,服務的可貿易性進一步增強;同時,貿易自由化進程促進了服務業國際化進程。此外,隨著需求結構升級,服務消費已成為消費需求的重要內容。“這些發展趨勢的逐步強化,帶來以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特征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這也意味著,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將繼續成為世界各國全面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周柳軍說。
從中國情況看更是如此。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貿易規模迅速擴大,服務進出口增幅達89%,年均增長17.3%。其中,服務出口年均增長16.8%,是同期全球服務出口平均增速的兩倍。服務進出口總額全球占比從3.6%增長到5.1%,世界排名由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不僅如此,貿易結構也逐步優化,計算機、保險、金融、咨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增長約1.2倍,占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6.3%上升到19.4%,年均增長22.4%。
今年,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創歷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幅為18.7%。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服務貿易規模的較快增長,為《規劃》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服務貿易現存五大“不平衡”
盡管中國服務貿易在過去幾年中取得較快發展,增速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總體來看依然落后,整體服務貿易基礎仍十分薄弱。周柳軍將其概括為五個“不平衡”。
“首先是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發展的不平衡,”他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服務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以2010年為例,這一比重的世界水平為21%,而我國只有9.7%。其次是服務出口和服務進口不平衡。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2011年前三季度,運輸、旅游和保險服務貿易逆差額分別達到329億美元、193億美元和122億美元。此外,服務貿易行業結構不平衡。近年來,盡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增長速度很快,“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達到22.4%,但在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與此同時,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仍占據服務貿易的主導,比重高達60%以上。
從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來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目前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2010年,75%的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以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3地;91%的服務貿易集中在東部11個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和廣東占65%;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合計占比僅為9%。
“最后是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結構不平衡,”周柳軍說,我國服務進出口主要集中于香港、歐盟、美國、日本、東盟等國家和地區。2010年,我國與這五大貿易伙伴的服務貿易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61%。其中,香港一直是最大的服務出口目的地、進口來源地和順差來源地,雙邊服務貿易占我國服務貿易的比重達到1/4。
未來5年面臨重大戰略機遇
由于存在上述“不平衡”,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較嚴峻的挑戰。但周柳軍認為,從國際、國內兩方面情況分析,服務貿易發展的前景依然十分廣闊。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國際經濟體系加速改革和全球治理結構深度調整,促使各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區域經濟金融合作進程,以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主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為中國服務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基礎的日益鞏固,制度環境的不斷完善,都為經濟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對于服務貿易的發展來說,都是重大戰略機遇。
有關專家表示,作為服務貿易的產業基礎,我國服務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推動服務業大發展,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今后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4個百分點。服務業將成為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主導行業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行業,服務貿易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加速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這些都為服務貿易大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國內需求;與此同時,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潛在空間還很大,服務出口大有可為,服務企業“走出去”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