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蘇,或許是2023年投資中最重要的主線之一。
最近,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釋放一致信號:2023年將“開足馬力,齊心協力搞經濟”。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明確的定調:改善預期、提振信心;另外,一場場由地方政府牽頭,組織外貿企業包機“出海”、“搶訂單、拓市場”的行動也正在陸續展開。
回到投資層面,基于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期,2023年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其中,A股的銀行板塊是值得重點關注主線之一,因為銀行作為典型的周期性板塊,與經濟周期強相關。回顧歷史數據也可以發現,每一輪銀行股強勢大漲,都伴隨著經濟修復預期和經濟加杠桿。
目前,A股銀行板塊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布局正當時。截至12月21日收盤,中證銀行PB估值僅為0.53倍,位于十年來的1.45%分位,未來估值修復的可能性、潛在空間都非常大。
重磅定調
2023年,“開足馬力,齊心協力搞經濟”必將成為主旋律,將“失去的三年”奪回來。
臨近2022年年末,房地產融資松綁、防疫政策優化給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帶來了確定性的預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給出了明確的定調:改善預期、提振信心,是2023年最核心的目標之一。
其中,恢復消費、刺激消費將是最關鍵的一步。會議指出,要把恢復、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非常罕見地將消費優先的政策趨向,放到了最前面,穩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預見的是,2023年全社會的戰略重心將聚焦穩定經濟,2023年大概率將推出一攬子擴大內需的經濟復蘇計劃,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
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這意味著,2023年不僅是寬松的一年,更是財政主導的一年,必要的強度要保持,甚至還會比2022年更強。
而貨幣政策方面,強調“穩健”,再提“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示著2023年貨幣政策工具將進一步發力。
一系列積極信號之下,內資、外資機構對中國2023年的預期展望也愈發樂觀。
當地時間12月20日,摩根士丹利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結束兩年放緩,增速或可達到美國的10倍,形勢將與過去一段時間完全不同。
摩根士丹利亞洲和新興市場首席策略師喬納森·加納預計,明年1月末到2月,中國經濟活動將從今年11月、12月的極低水平大幅反彈。
另外,瑞銀集團也大幅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瑞銀經濟學家認為,預計中國經濟活動將從2023年初開始逐漸復蘇。
一條投資主線
回到投資層面,基于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期,2023年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呢?
其中,A股的銀行板塊值得重點關注,因為銀行作為典型的周期性板塊,與經濟周期強相關。
其背后的邏輯主要有3點:
其一是,銀行板塊的超額收益主要取決于信用擴張,2023年經濟趨勢向好的預期下,微觀企業擴大生產的意愿,銀行貸款的需求有望重回增長趨勢;
其二是,銀行主要的經營收收入—凈利息收入也有望大幅增長,經濟上行甚至過熱時,央行的貨幣政策可能逐步趨緊,貸款利率存在上行預期,銀行的凈息差有望擴大,且貸款總量上行也將增加銀行的凈利息收入;
其三是,企業在宏觀經濟向好的階段,經營順利,企業盈利,貸款償還能力增強,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將迎來改善預期。
回顧歷史數據也可以發現,每一輪銀行股強勢大漲,都伴隨著經濟修復預期和經濟加杠桿。
銀行歷史上取得收益的主要年份是2009、2012Q4、2014、2016-2017、2019、2020Q3-2021Q2。背后的主要驅動因素分別是,經濟加杠桿(2009、2014)、經濟修復銀行基本面改善( 2009、2012Q4 、2016-2017、2019、2020Q3-2021Q2)。
另外,銀行板塊的另一大催化劑來自于,房地產行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同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更是明確定調,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我們已出臺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
可以預見的是,2023年房地產的放松政策繼續加碼,穩定購房者預期,刺激購房需求。不僅化解了銀行的貸款風險,還將給銀行貸款帶來新的增量需求,或將進一步刺激銀行板塊走出反攻行情。
以2014-2015年為例,2014年年初,房地產限購政策逐步解除、政治局會議頻提支持合理住房貸款需求等,當年11月,開啟連續降息周期(6次降息累計下調125bps,一直持續到2015年10月),正式“全面放松”,市場信心得到提振,金融地產帶動指數加速上行,銀行板塊自2014年11月底-2015年1月,僅1個月左右的時間迅速飆漲57.3%。
銀行投資正當時
目前,A股銀行板塊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布局正當時。截至12月21日收盤,中證銀行PB估值僅為0.53倍,位于十年來的1.45%分位,估值處于低位,下跌的空間有限,估值修復的可能性較大。
回到具體投資操作層面,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單獨分析一家銀行財務基本面的門檻非常高,因此選擇跟蹤銀行指數的基金進行投資,或許更適合大部分普通投資者。
目前,A股市場跟蹤銀行業的重要指數是中證銀行指數(399986.SZ),從權重上看,中證銀行指數中,股份制銀行占比43.6%,城商行及農商行占比31.1%,國有大型銀行占比25.3%。其中,前十大成分股占比合計66%。
具體到相關指數基金,侃見財經建議關注,天弘基金旗下的中證銀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聯接基金,分為A類(001594)、C類(001595)。
該基金的投資范圍為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以目標ETF基金份額、中證銀行指數的成份股及其備選成份股為主要投資對象。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銀行指數收益率×95%+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后)×5%。
天弘中證銀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聯接基金的基金經理為陳瑤,其履歷頗為亮眼,金融學碩士,超過11年的證券從業經驗,近5年的基金管理經驗,從業以來一直就職于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交易員、交易主管及基金經理,目前掌管著20只基金,其中包括天弘中證證券保險A、天弘上證50A、天弘滬深300ETF、天弘中證500ETF等多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在管基金的總規模超428億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