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時間如梭,2022年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年里,互聯網大佬們,或多或少都與物流與電商有了聯系:新東方的俞敏洪跨界電商直播,推出了東方甄選,著實火了一把;而做手機的雷軍,跨界造車,一開局聲勢就很大;國美的黃光裕卻陷入了蘇寧同樣的困境,近日更傳出國美電器破產清算的消息;就是京東也在收縮海外業務,劉強東還發出公開信:高管降薪,等等。本文擬對2022年大廠與大佬的情況進行回顧,也許從中可領略過去一年電商、物流的發展態勢,從而對2023年的物流電商從業者有所裨益吧!一、劉強東的全員信揮之不去的新冠疫情,久拖不決的俄烏沖突,使國際時局倍顯艱難,反映在電商上,就是京東,也在收縮國際布局,據傳京東國際將裁撤東南亞業務線,歐洲只保留荷蘭部分業務,據京東國際內部人士分析,投入很大,但遲遲沒有盈利,可能是此次調整的重要原因。
好在歷時4年多的美國明州案,以雙方和解告終,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和名聲受損之后,終于劃上了句號,劉強東可以拋開包袱,專心于他的商業帝國了,這不,11月22日,劉強東向京東的高管們發出了全員公開信。全員公開信有兩大看點,概括地說就是一升一降,升的基層員工福利,降的是高管薪酬,從2023年1月起,京東集團的高級管理人員,現金薪酬全部降低10%-20%不等,職位越高降得越多,消息一出,立馬登上微博熱搜第一。一升一降彰顯了東哥情懷,逐步將收購的德邦股份外包快遞員轉化為自有員工、設立“住房保障基金”等多重“紅利”,踐行了他對員工的承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真正做到了進入京東門,就是兄弟。劉強東是否退隱,坊間有不少傳言,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劉強東接連退出京東系公司,最近三個月轉出的股權,都給了同一個人——京東集團副總裁繆欽,按照京東發出的公告,劉強東向繆欽轉讓股權,旨在提升行政效率,據說,繆欽是劉強東在中歐商學院EMBA班同學。今年4月,劉強東正式卸任京東集團CEO,由得力干將徐雷出任,然而從境外上市架構的股權結構來看,劉強東對京東仍有絕對的持有控制權,還是實實在在的老大。退而不休的劉強東,對京東的發展仍然有絕對的發言權,一封全員信就可顯出他的份量,未來,劉強東將至力于京東集團的長期戰略設計,年輕領軍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對京東來說,他仍然是是舵手。二、崔維星的出局說起快遞大件,離不開崔維星和它的德邦,四年前的2018年,崔維星做出了大膽決定,在水立方宣告德邦物流品牌更名德邦快遞,提出核心亮點——大件快遞上門服務,其響亮的口號是“大件快遞發德邦”。
早在2012年,德邦開始籌備大件物流這條主線,2018年,德邦物流更名德邦快遞,大件快遞成為德邦全面發力的新目標,并請來大個頭的易建聯做形象代言,同年,德邦正式上市,登陸資本市場,看起來一切都順風順水。然而“大件快遞”似乎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生意,四年過去,德邦快遞與“一線快遞企業”的距離不僅沒有拉近一步,反而越來越遠,在傳統的快運市場被順豐、安能等不斷趕超。2018年到2021年,德邦的“快運業務”連年收入下滑,“快遞業務”收入增長緩慢,2021年,德邦的盈利出現嚴重虧損,被京東物流收購,成為最好的歸宿。7月26日,京東集團通過京東物流完成了德邦股份超過50%的股權收購,德邦股份旗下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并入京東體系。10月17日,德邦股份發布了一紙公告,選舉現京東物流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余睿為公司新任董事長,這意味著,德邦物流創始人崔維星正式出局了,創立了26年的德邦物流與他漸行漸遠。雖然德邦控股仍是公司的股東,但是作為創始人的崔維星已經不再是德邦物流的實控人,同時,其主導崗位已經整體由“京東派”替換了,德邦正式京東化了。1996年9月,山東人崔維星在廣東中山租下了一個簡陋的門面,開始了他的物流事業,2001年,廣州市德邦物流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借著電商發展的東風,到 2010年,德邦成為國內“零擔之王”。崔維星也是一個有堅守的創業家,德邦成立至今,一直采取直營為主的經營模式,然而,世事無常,崔維星黯然退場。德邦是否會脫胎換骨,完全消除崔維星的痕跡,嫁結上京東的基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有符合市場的期待,才能走出虧損的困境。
對于崔維星來說,賣掉一手創業但卻虧損的公司,出局德邦,未必是壞事,可以在其得方面再創輝煌,畢竟有多年創業的經驗,且看,賣掉百世快遞國內業務的周韶寧,不是在東南亞與供應鏈領域做得風聲水起嗎?三、王傳福試水歐洲2022年11月16日,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為首個達成300萬輛里程碑的中國品牌,然而,最讓王傳福看重的則是然國產新能車走向歐洲大地。
正值歐洲能源短缺,企業外遷之際,國產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車展中收獲了難得的榮光,這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打入汽車制造的大本營——歐洲不再是夢想,領銜的是王傳福的比亞迪,緊隨其后還有蔚來、理想、長城等等。2022年10月17日,全球五大車展之一巴黎車展時隔四年再度啟幕,在這場被視為“全球汽車行業風向標”的盛會上,中國新能源車的領軍品牌——比亞迪亮相,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線。此舉讓歐洲、甚至是世界看到中國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引來了歐洲政要的關注,一張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比亞迪展臺參觀的照片在國內快速傳播。更為可喜的是,比亞迪“出海”歐洲,拼的不是價格,而是品質,比亞迪公布了“漢”在德國預售價格為7.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1萬元),與奔馳寶馬同類型車價格不差上下。德國獨立研究機構“汽車管理中心”(CAM)創新排行榜上,比亞迪位列第五位;比亞迪ATTO 3(國內元PLUS)獲得E-NCAP碰撞測試五星評價;比亞迪是全球唯一掌握三電技術的車企,每一項都經歷了多年的投入和研發,將產業鏈整合在自己手里。如果說燃油車在歐洲有著上百年的發展歷程,技術先進,在歐洲地區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那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無論是在三電技術、智能化、設計與配置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綜合優勢,在交互、導航、數據等層面更勝一籌。年初,比亞迪在歐洲召開了盛大的發布會,宣布入歐戰略,8月1日,比亞迪宣布與歐洲最大的經銷商之一Hedin Mobility進行合作,為德國和瑞典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在巴黎車展的發布會上,比亞迪全球戰略合作伙伴——殼牌還宣布,將為比亞迪歐洲車主開放歐洲境內約30萬個殼牌充電樁使用權。正如德國之聲所說,“如今的高品質中國電動汽車,正在吞噬德國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登陸歐洲市場,彰顯的是中國制造的力量。歐洲是中國汽車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也是比亞迪的重點拓展目標,比亞迪瞄向德國汽車工業大本營,同時開啟歐洲更深層次市場。從1995年以電池業務起家,到2003年毅然步入汽車行業,到2008年發布第一款混動車型F3DM,再到如今的第300萬輛新能源下線,站在時代風口上的比亞迪,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一面旗幟。
大變局時代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時代,汽車正在以新能源為主導,被軟件和芯片重新定義,比亞迪在這個時代將擔負起中國企業的責任。【相關內容可參考本公眾號曾發布的原創文章《中國新能源汽車搶灘歐洲》】四、雷軍的造車52歲的雷軍,放下過往的成就,決心創建小米汽車品牌,親自帶隊,押上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榮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在造車方面,小米算得上一枚“小白”,然而雷軍的口氣卻很大,信心爆棚:在幾年內,進入世界前五名,年出貨1000萬輛。小米造車,最大的優勢是雷軍本人,對于一個兩次創業成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來說,這本身就是資本,你可以不相信小米,但一定要相信雷軍。在雷軍剛剛宣布造手機的時候,沒有人能預見到小米會用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奮斗、情懷以及走過的歷史,這是雷軍的優勢,也是小米的優勢,更是造車的優勢。另外,小米造車的底氣還來自小米手機業務源源不斷的正向現金流,雷軍坦言,小米已經積累1080億元現金余額,有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態,公司虧得起。小米“造車”這個決定,看似心血來潮,其實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隨著智能手機完成對功能手機的替代,引起各方曾經為之狂歡、新品牌不斷誕生的那個增量市場,早就成為了過去式,新能源汽車的比賽才剛剛開始,小米有很多機會。小米汽車確實“箭已上弦”了,能否成功,現在下結論還太早,希望大家給他們一些時間、空間,對于造車的難度,雷軍有充分的認識,他說:“創業就像跳懸崖,只有5%的人會活下來”,新能源汽車制造是十年磨一劍,是九死一生。夢想與現實往往交織在一起,對于沖鋒陷陣的企業家來說,更是如此,跨界造車,一切好像都很熟悉,一切又都很陌生,它似乎給人一個門檻很低的假象,當你真的邁進來,卻會感到并不容易。
雷軍造車最終成不成,誰也不能妄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押上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榮譽,豁出去干,這才是企業家的性格,企業家沒有一點冒險精神,是做不成大事業的。【詳細內容可參考本公眾號曾發布的原創文章《小米造車成敗猜想?》】五、張一鳴夢碎跨境電商張一鳴于2020年在內部目標中強調,字節將重點在3個新業務方向上做進一步探索,其中包括:跨境電商。曾經一鳴驚人的字節跳動,在跨境電商上卻沒有驚人的表現,被寄予厚望的跨境電商,沒有給字節跳動帶來驚喜,剛剛上線不久的跨境電商獨立站IfYooou,正在遭遇“流量危機”,流量危機之下,IfYooou或許也走不了太遠。
不錯,跨境電商是個十五萬億的賽道,的確具有吸引力,然而要在其中一馬當先,似乎不太容易,上面說過京東正收縮海外業務,而海外電商巨無霸——亞馬遜,處境也不容樂觀,其“大本營”——北美市場罕見虧損。字節跳動對跨境電商業務非常執著,IfYooou是字節的第三次嘗試,前二次的跨境電商項目也均是“迅速上線、迅速下架”。字節跳動殺入跨境電商的另一條路徑是,布局TikTok電商,深挖巨大的流量池,2022年以來,TikTok電商先后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上線,這也是中國電商物流出海的通常作法,先拭水東南亞。字節跳動擅長的都是內容和流量,但在電商領域,流量并不占決定性地位。尤其是跨境電商的服裝細分賽道,有流量,沒有強大的供應鏈,失敗的概率非常大。當前歐洲已經逐漸進入冬季,但IfYooou主頁上展示的大部分品類仍為清涼的夏季服裝。
為什么執著于做跨境電商?從國內來看,互聯網流量紅利正在加速見頂,海外電商正在釋放巨大的潛力,這就是字節愈戰愈敗,還要再戰的原因吧!六、馬化騰的減持先京東后美團,騰訊再現清倉式減持,近日,騰訊以實物分派美團股份的方式宣派中期股息,將其所持有約9.58億股美團股權分發給股東,本次派息后,騰訊所持有的美團股權不到2%,騰訊也不再是美團第一大股東。按照11月16日收盤價計算,總派息金額約為1554億港元,騰訊投資美團一共花費約40億美元,粗略計算除去成本騰訊該筆投資已獲利近5倍。
早在2021年12月,騰訊控股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經過派息后,騰訊對京東的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分紅不拋售,說明騰訊本身經營情況正常,并不需要通過這樣的手段額外補充現金流,另一方面則是穩定回報股東,讓股東獲得了減持的主動權,也說明騰訊對美團和京東經營能力的持續看好。那么,馬化騰減持的目的何在,一方面是收益不錯,及時收手,另一方面也是激流勇退。過去十幾年里,互聯網巨頭們通過并購、交叉持股等方式不斷開疆擴土,把版圖擴展到各個領域,難免有賺取壟斷利潤之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成為國家反壟斷的主基調。2011年成立騰訊產業共贏資金,十余年間投資了大大小小上千家公司,然而,近兩年退出幅度很大,從2021年末的2278億左右,降到2022年三季度末的1463億,同比大降36%,資本擴張步伐明顯在剎車。市場要問的是,下一步將減持誰?是快手、唯品會、還是拼多多。騰訊的未來策略已經明確,那就是一面減持所投公司,一面回購自家股份,有意識地做調整,向產業互聯網、實體經濟轉身,因此,在反壟斷背景下,互聯網巨頭的形象正被重構。七、黃光裕的滑鐵盧過去幾年,不少互聯網大佬選擇了隱退,或者是不得已而為之,或者是在功成名就后的光榮退休,或者是隱而不退,躲成幕后規劃著戰略,但對于聯網來說,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熱鬧。
然而,錯過十年的黃光裕卻披掛上陣了,高調回歸,2021年2月,國美創始人黃光裕,重新執掌國美之時,對外宣布,“要在18個月內恢復原有市場地位”。黃光裕,是那個年代從草莽爬至巨富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無形資產,他的回歸,讓國美零售股價一度倆月暴漲180%。復興國美,黃光裕不知疲倦,國美鼎盛時,黃光裕每天工作15小時,現在,53歲他,依然工作到凌晨2點-4點。試圖演繹東山再起的故事,并不容易,商場如戰場,是殘酷的,這注定是國美的多事之秋,從去年到今天,一年多時光,回歸的黃光裕雖然信心滿滿,也難寫國美的輝煌,而且陷入了危機——延發工資、關閉門店,減持股份。毫無疑問,“國美模式”曾經是成功的,然而,風云變幻的今天,百年老店需要對自我價值有著更清醒的認識、對決策有更慎重的思考。今年下半年國美業務雪崩的速度超出想象:單季度實際收入從此前130億,快速下滑至不到30億;供貨商付款周期能力從120天至少延長到超過600天。讓人擔心的是,諸多跡象顯示,國美內部正暴露出財務鏈條緊張等問題,9月27日公布的2022年中報顯示,目前國美的總負債規模達到了585.67億元,其中需在1年內償還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有229.02億元。11月29日,網傳國美電器因欠款被申請破產清算,法院已啟動審查,自2021年底開始,黃光裕夫婦頻繁地減持國美電器,迄今共減持13次,減持已超70億股,累計套現約10億港元,旗下的安訊物流也爆出拖欠款項。造成今天的局面,有市場調研不深入之過,還有對自己的商業天賦過于自信之過。黃光裕已經努力了,但沒能力挽回已經式微的國美,這十年里,市場早已不再是他的江湖,但是要說國美陷入泥淖,還為時過早,國美還是一個品牌,回歸后的黃光裕,經過十八個月的試錯,收獲了經驗,也得到了教訓。
國美的體量已不容豪賭,王者歸來的商業故事并不是那么好演繹的,山河依舊,物是人非,國美,還沒有到大廈將傾的地步,黃光裕要重整旗鼓,需要的是一個白衣騎士來救駕。【詳細內容可參考本公眾號曾發布的原創文章《國美的救賦》】八、俞敏洪的東方甄選去年7月,“雙減”靴子正式落地,國內的教培行業因此迎來一次全面的洗牌,新東方也進入低谷,人們關注的是俞敏洪帶領新東方,從教培行業體面退場,然而,新東方卻從直播帶貨中走出了一條新路。
新東方與俞敏洪推出的直播帶貨——東方甄選,逆襲成功,一夜爆紅。在東方甄選直播間,各路主播開啟了吟詩作賦、載歌載舞、雙語直播張口就來……的各種花式直播模式,讓東方甄選直播間成為最近的大熱門,直播間的帶貨成績甚至一度沖進抖音帶貨第1名。俞敏洪和新東方,經歷了至暗時刻后,終于在直播帶貨上又紅了起來,而且勢頭迅猛,這是新東方一個關鍵轉折,董宇輝們是前臺的影員,而幕后的導演則是俞敏洪。東方甄選的出圈也證明了直播電商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擁有差異化價值的優質直播將成為行業繼續深度發展的主流,在薇婭、李佳琦隱退的時刻,新東方的接棒正當時。對于東方甄選的出圈,有人認為是運氣,其實是有備而來,背后是新東方的日積月累的努力與多年企業文化精神的堅守。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什么一夜成名,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新東方的直播帶貨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認真的準備。東方甄選的直播之所以會“火”,在大部分人看來,是其在直播形式上打出了差異化,的確如此,這個差異化,明顯的特點就是雙語帶貨、農產品。顏值經濟大行其道的當下,直播間的主播們多是俊男美女,然而,不管什么事情,大家都有疲勞的時候,于是才男,東方甄選的董宇輝紅了起來。雙語直播,其它主播難以模仿的,這正是新東方的根基,或者是拿手戲。東方甄選的成功,說明企業成功轉型最重要是背后的“知識”核心競爭力,這不是隨意而為,而是有預謀的爆紅。俞敏洪正在把他的直播事業推向縱深,但競爭是激列的,先不說其它的,過去的優秀員工,現在的同行,交個朋友的羅永浩,就和他扳起了手腕,較開了勁,俞敏洪打算進軍天貓淘寶,羅永浩已在那里交開了朋友;俞敏洪布局跨境電商培訓,羅永浩也開始布局海外業務,不約而同地將重點放在TikTok的直播培訓上。
對新東來說,轉型是困難的,然而上路以后,困難更多,紅起來后,怎樣紅下去,這是一個需要思量的問題,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雙語帶貨的東方甄選出圈之后,新東方的路怎么走?在教輔改革的大背景下,東方甄選是否會成為新東方的新支柱?俞敏洪有什么樣的打算?我們拭目以待【詳細內容可參考本公眾號曾發布的原創文章《俞敏洪如何打造東方甄選》】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