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火山附近的自動化立體倉庫要怎樣抗震?多年前,一次企業與高校的攜手合作,催生了兩項國家標準,也令中國智能制造在“走出去”的路上更有底氣。
菲律賓大藍數字化密集倉儲項目為當地防疫應急物資配送發揮積極作用
日前,由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合作的《數字化密集倉儲協同服務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項目在2021年“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上榮獲二等獎。自2009年起,東華大學機械學院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上海市重點學科與上海市民營“百強”企業之一的上海精星倉儲物流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強強合作,在促進高校學科建設以及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的同時,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也顯著提升,產品逐步實現了從“進口”到“替代”再到“出口”的歷史性跨越。
馬來西亞宜家家居配送中心(庫架合一)
校企攜手,攻克企業“卡脖子”難題
“09年的時候,市科委組織了高校老師到企業調研,征詢企業研發方向的意見或建議。”談及合作緣起,東華大學機械學院數字化制造系統與裝備學科團隊負責人呂志軍副教授回憶道:“我所在學科團隊幾位老師走訪了這家企業(上海精星),后來他們又到學校來交流了一次,提出了自動化立體倉庫在抗震設計上的一些問題,希望我們高校能在產品抗震性能上進行改良。”
企業提出了需求,呂志軍學科團隊也有了合適的研究方向,可謂一拍即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倉庫都建立在火山旁邊,那里也是地震多發地區,需要攻克具有抗震功能的自動化倉庫系統關鍵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承接這些國家的項目。”說起最初遇到的企業“卡脖子”難題,呂志軍介紹道,“實際上解決抗震是一個跨學科問題,不僅需要機械專業,我們也邀請了材料、建筑、信息等專業的專家一起合作。”
從2009年起,上海精星投入了4500萬的研發資金,雙方歷時4年合作自主研發了數字化密集倉儲成套裝備與系統并實現了產業化,在智能化倉儲機器人、貨架輕量化設計與檢測、精密制造工藝以及數字化協同調度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一支跨高校、跨國界、跨企業的協同創新工作團隊也磨合得愈加完善。
2012年,上海倉儲物流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17年,項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而企業而言,三年銷售收入10個億的成績單,讓這份投入有了令人滿意的回報。
呂志軍老師曾陪同企業前往阿聯酋參與競標。“那是一家生產橡膠輪胎的中資企業在那里設廠,需要建設高架自動化倉庫。”之所以會協助企業出國洽談,緣于呂志軍老師學科團隊參與了相關國家標準的研制,因此以咨詢顧問身份與日本、韓國等領域專家一起論證項目的可行性。
阿聯酋某自動化立體倉庫規劃設計中日韓專家論證會
“如果說我們兩個單位合作的最大成果,我覺得就是推動了2個國家標準的出臺。”呂志軍老師介紹,由校企合作制定的《立體倉庫鋼結構貨架抗震設計規范》和《立體倉庫貨架系統設計規范》已經頒布執行,“對企業來說,可以引領行業發展。要對標國外,我們設計也有依據,有底氣了。”
產學研一體,成就長遠發展
從企業發展、科研突破再到學生的成長,“產學研”一體化合作立足當下,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過去12年里,先后已有142家企業、28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在《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中獲得表彰。
專業學位研究生在企業項目調試現場經受鍛煉
合作項目開展以來,呂志軍老師學科團隊已經帶出了30多名碩士畢業生,教研成果斐然。校企合作發表學術論文17篇, 2017年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雙方還建立了東華大學-上海精星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學生可以到生產現場見習,積累實踐經驗。
“電子商務以及智能制造快速發展需求拉動,智造物流倉儲行業目前來看在機械行業發展勢頭比較獨特,行業產值以每年18%-20%增長。”呂志軍老師透露,從團隊里有幾名學生畢業后就直接去了上海精星工作,實現學習就業“無縫切換”。
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
“我們大四的本科生就會過去實習。平時上課的時候,我也會拿企業產品作為案例進行問題講解。”呂志軍老師介紹,雙方還協同開發了“大國工匠”主題的課程思政教育,不僅學生能去企業實踐,企業也會派代表進校講課。“讓學生了解,我們中國企業經過多年奮斗在‘一帶一路’國家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知道‘走出去’的意義,培養他們的自豪感與家國情懷,這很重要。”
目前,呂志軍老師學科團隊中現有4名教師和20多名研究生,新的科研攻堅任務正在緊張進行,呂老師展望未來時表示,榮譽應當歸功于東華大學“崇德博學”和“礪志尚實”的校風校訓;以此為契機,我們科研團隊將繼續與上海精星堅強合作,加快推進開放式產學研深度融合,在數字化倉儲裝備、綠色低碳倉儲、冷鏈防疫物流等領域攻堅克難,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經濟“雙循環”戰略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我們通過和東華大學之間的協同創新模式推進技術創新成果,在孵化、轉移與集成應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光輝表示,未來將不斷拓展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范圍。“瞄準國際物流技術前沿以及國家產業發展急需,構建行業特色明顯、國際一流的物流倉儲系統工程化研發、技術輻射與產品試驗基地,為國家及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