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今年5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和8月發布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中均指出:力爭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為資產管理領域要素集聚度高、國際化水平高、生態體系較為完備的綜合性、開放型資產管理中心,打造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重要樞紐,邁入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在此背景下,針對全球資管中心的研究和評價變得更加重要。近日,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發起主辦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首期)發布會暨2021中歐資產管理論壇,并發布了首期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2021)》,同步推出《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發展報告(2021)》。
“我們首先需要追蹤全球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認識上海與成熟資管中心的差距,才能明確上海資管中心的建設方向和路徑。而指數、尤其是表征類的指數正是一種以簡單明了的方式表現趨勢和差距的工具。這是我們編制全球資管中心指數的目的之一。目的之二是提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軟實力。”對于編制和撰寫這一指數及報告的背景和目的,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如此介紹。
指數排名結果顯示,紐約以96.7的綜合評分位居全球第一,倫敦、波士頓緊隨其后。上海位列第八名。倫敦雖然名列第二,但與紐約有近8分的差距;香港、新加坡、巴黎、洛杉磯、上海、芝加哥和東京等七個城市的評分差距在2分以內。此外,盧森堡、都柏林、多倫多、法蘭克福和蘇黎世等城市的競爭力也十分接近,有望未來進入前十大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之列。
該指數報告研究認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可分為中介型、海外型和均衡型三類。在分別將上海與三類領先的資管中心進行細項比較發現:上海與巴黎綜合實力相當,且能提供更大規模的資金和底層資產;上海在營商基礎和人才儲備方面與香港還存在明顯差距,在營商基礎、人才儲備、資管機構等三個領域均與倫敦、紐約有較大差距。
在關于上海與全球成熟資管中心差距的問題上,盛松成表示,營商基礎的差距來源于我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即間接融資為主)、在法律上是大陸法系,這相對于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即直接融資為主)和英美法系而言,對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支持力度較小。此外,根據OECD的數據,雖然這幾年我國金融業加快開放,但在金融業和商業上的FDI管制程度還較高,限制了資本流動和高管人才流動。資本利得稅和企業稅率相對于香港、新加坡、盧森堡等小型經濟體也高出不少。
資管機構的競爭力在于資產管理規模。目前,以上海為總部的資管機構沒有一家能排到全球前100名,而紐約有10家、倫敦有6家排在全球前50名。全球前50大資管機構在上海的分支機構為31家,也明顯少于紐約和倫敦,兩者分別為43家和41家。
上海的資管創新業務從數量上和規模上也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如上交所的ETF雖有1200余只,但ESG的ETF僅10只,遠遠不及歐洲和美國的資管中心。上海公募基金中的另類資產配置比例雖然不低(約10%,高于香港的5.8%,低于新加坡的21.2%和都柏林的16.3%),但規模較小,這也是因為上海總體資管規模較小。
基于此,該指數報告建議上海在建設全球資管中心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三大方向”:一是引進機構。推動綠色資管產品的創新,引導境內外領先的資管機構配置我國綠色資產,為我國“雙循環”戰略服務。二是引進資本。推動資本雙向流動和人才流動,發展中介型服務,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平臺。三是全球布局。拓展我國金融集團海外布局,為國內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個人提供海外投資服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