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亞馬遜推出了無人便利店Amazon Go,本著“無需排隊、拿完就走”的理念在當時掀起了一番熱潮。兩年后,亞馬遜“無人購物”升級,又在西雅圖開設了“Plus版無人超市”Amazon Go Grocery(以下簡稱AGG)。
新的超大無人超市占地面積達到了966平方米,供貨數量與之前的無人便利店相比也高了一個等級,無人銷售的識別也因此更加困難了。
新開業的無人超市再次吸引了一批想要吃“霸王餐”的挑戰者,一位記者就在這家超市營業的第一天,找到了bug,通過變裝的方式成功騙過了攝像頭。
占地966平方米,“天眼”系統升級
與Amazon Go相同,AGG依然采用了“Just Walk Out”技術,融合了計算機視覺,傳感器和深度學習。當地的消息人士稱,傳感系統被放置在商店的天花板上,仿佛“天眼”一般,而不是當你拿起某樣東西時會檢測到重量或庫存變化的壓力感應墊。
Amazon Go Grocery傳感器陣列
現在看來這項技術變得更加成熟了,天花板上的傳感器盒中有兩個可見的傳感器,而Amazon Go的傳感器盒中只有一個。
購物時只需在門口掃描Amazon Go應用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入商店,如果帶了朋友或小孩,只要多刷一次,讓同行者先進去就可以了。“Just Walk Out”技術可以自動檢測何時從貨架上取走產品或將產品退回貨架,并在虛擬購物車中對其進行跟蹤。購物完畢后,可以直接離開商店。隨后會收到收據并向你的亞馬遜帳戶收費。
雖然是無人超市,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員工,亞馬遜在官網表示,“員工團隊是Amazon Go Grocery體驗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我們的員工在門口向購物者打招呼,在貨架區域補貨等。我們只是改變了員工的工作方式,以便他們可以為購物者提供更出色的體驗。“
AGG占地約966平方米,提供小型購物車,免費的環保購物袋,還設有一個充滿家居用品的過道,包括洗衣粉和洗發水,以及一個酒水專區,要求購物者在進入之前向員工出示身份證。
23歲的Maddison Nicholas在無人超市購物時表示,價格似乎比Whole Foods(也歸亞馬遜所有)或QFC(優質食品中心)便宜。但是,當購買的商品裝滿購物袋時,她表示,相較于傳統的超市,自動結算系統會讓她在無形中多拿很多商品。
離開商店而無需掃描商品總歸令人有些不安,也許這就是在入口處貼著一個巨大的標語“Just Walk Out Groceries”的原因。
關于亞馬遜全球首家無人超市,《衛報》記者也采訪了周圍的居民。
73歲的Stephen Sheldon家離無人超市9個街區,他認為這套自動系統“很有趣”,但并不是很令人信任。他說:“除非我想好了要買這個商品,否則恐怕我什么都不會碰。”他家附近有三家普通的雜貨店,所以無人超市不會是他的首選,而且他也更喜歡傳統的雜貨店。
現年36歲的Rex Farrand則很喜歡這家無人超市,并談到了自動化系統的便捷,“如果我抽空來到這里,我知道我可以自己決定在超市停留的時間,不會因為排隊結賬而耽誤時間。”
創新總是需要面對考驗的,從技術角度來說,肯定會有很多人好奇這個技術能否準確識別每一個商品,比如在識別橘子和橙子這種形狀與顏色相似的水果時會不會出現錯誤,甚至有人會去親自試探這個系統有沒有bug。
記者中途換裝,結算時部分商品未被識別
但是,就像當年第一家亞馬遜無人便利店開業時一樣,一大批科技發燒友在亞馬遜無人超市開業第一天就各顯神通,希望來挑戰是否能夠逃過高科技的“監視”。
2月25日AGG開業當天,Ars Technica的一名記者Sam就來到了這家無人大超市。
首先,為了測試傳感器能否準確識別拿起的商品,Sam的兩只手分別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然后把手伸到背后,在雙肩背包下面交換手上的物品,再把它們放回各自的位置。最后只拿了一個牛油果。
然后,Sam把目標放在了香蕉上。在當地的超市,普通香蕉和有機香蕉緊挨著,不過后者用黃色膠帶綁了起來。
Sam把無人超市里一些普通香蕉捆在一起,模擬成有機香蕉的樣子,在商店里轉了一圈后,他左手拿著他捆好的香蕉,另一只手拿著有機香蕉,雙手在背后交換,這個過程中偷偷在他的后背和背包之間塞了一根香蕉。再把剩下的兩捆香蕉放回各自的箱子里,接著他去了在Amazon Go里沒見過的地方:洗手間。
這些傳感器“目送”Sam走進了洗手間,進去后他就立刻打開背包,把香蕉放了進去。當時甚至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滑稽,“這根香蕉可能并沒有被攝像頭察覺到,我做這些是要干嘛?”這時突然Sam的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換裝。
因此Sam穿著一件黃色的長袖襯衫和一個背包走進了這家超市,又穿著一件灰色的夾克和一件藍色的t恤走了出去。另外,他把背包放在胸前,還摘下了戴在頭上的那副太陽鏡。
系統對他的訂單果然處理了很久,在他走出商店四個小時后,終于收到了來自Amazon Go的通知:你的訂單已處理!結果很有趣:
Sam在換裝之前的一系列操作均未妨礙到AGG的傳感器陣列,準確地識別出他拿的一個牛油果,以及藏在身后的一根香蕉。但是,他換好衣服離開洗手間后,又拿了兩件物品,總計6美元,系統并未識別出是Sam所拿。而且他的購物時間并不是頁面上顯示的2小時23分,實際上Sam只在超市停留了20分鐘。
當然,記者Sam只是想要測試系統,并非盜竊,他表示自己會退還那些沒有收費的商品。
其實,早在兩年前無人便利店Amazon Go開業時,就有一些好奇的同學想要做一些大膽的嘗試。
曾有一位同學,在便利店溜達了一圈之后,為了不讓攝像頭看到他,他拉起毛衣包住臉,悄咪咪趁著沒人把一根營養棒順進了兜里。感覺有點渴了,又往包里揣了一瓶礦泉水。
為了進一步測試亞馬遜的安保能力,他還在App里點擊了“退出登錄”,把自己的亞馬遜賬號登出了。
表面上無事發生,然而當他走出便利店5分鐘后,便收到了電子憑證,一樣不落。
這位同學自己也調侃道,“不要耍小聰明,果然貝佐斯是不會放過我的。”
人家從16年就開始試運營,到現在對于“Just Walk Out”這項技術一定是絕對自信的,那這項技術究竟厲害在哪里呢?
亞馬遜:我們的技術是高度精準的
早在2016年,亞馬遜推出無人便利店體驗店時,就刷爆了國內外的社交媒體。這種移動支付顛覆了既有商品交易方式,莫名有一種“搶劫”的快感。
人們被這種新奇的似乎隱含了某種黑科技的新型購物方式所吸引。不僅是普通人,就連斯坦福教授李飛飛、著名科技出版公司O'reilly創始人Tim O'Reilly都特地發推點贊。
李飛飛:計算機視覺十分顯著和絕妙的應用!
Tim O'Reilly:零售業的未來,我對此已經期待很多年了。
在Quora上,有一位名為Brian Roemmele的網友挖出了幾年前亞馬遜提交的兩份專利文件,都描繪了十分龐雜的應用場景,包括:貨倉、船運、零售市場等。
這兩份文件名稱為:“偵測物體互動和移動”(Detecting item interaction and movement)和“物品從置物設備上的轉移”(Transitioning items from the materials handling facility),兩文件分別于2013年和2014年申請。
亞馬遜在2014年提交的相關專利報告中解釋道,比起僅依賴人臉識別的識別/反作弊機制,他們采用的是一種更系統的方法。
在天花板上布置了上百個攝像頭,當顧客走進商店時,攝像頭會自動識別顧客,并在顧客掃碼入場時登記顧客的亞馬遜賬號。一旦顧客進入店內,攝像頭會一直跟蹤顧客的行動,并通過多個攝像頭的配合鎖定顧客的位置。
為了減少誤差,亞馬遜無人店的貨架和天花板上也裝置了多個麥克風,可以根據音頻回傳的時差輔助定位顧客。
我們可以從下面一張圖里,一窺亞馬遜無人商店的基本原型。
專利文件里描述到,天花板上的208用來采集用戶和貨品的位置、貨架兩側的208用來捕捉用戶的圖像和周圍的環境,貨架內的208用來確定貨品的位置或用戶手的移動(進入和離開貨架)。
雷鋒網曾采訪無人零售商店創業者陳維龍,他把Amazon Go系統“拆分”為三部分:人、貨架、進出口。其中硬件軟件構成如下表:
人貨架進出口
硬件手機攝像頭/壓力/紅外/體積位傳感器/光幕二維碼識別器/自動門
軟件專門應用庫存管理系統定制系統
總的來說,亞馬遜無人商店的反作弊/識別系統是通過“商品—識別動作—識別承受動作的商品—商品與用戶清單/用戶關聯”進行運作的。
對反作弊/識別系統而言,它只需要知道哪些商品被拿走或放回了,并且知道是誰實施的,那么就知道是誰購買/放回了什么商品。最后在出口(轉移區),顧客刷卡確認顧客與商品的關系即可。
亞馬遜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花了絕大多數時間來考慮改善99.9%的善意購物者的體驗,而不是設計一個專注于阻止少數壞人的系統。”
“總的來說,我們的技術是高度精確的。”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