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習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他指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會上還總結了區塊鏈的「五大作用」,分別是「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的作用。
區塊鏈技術應用對企業而言,應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融資難、風控難等問題,讓區塊鏈成為服務實體、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利器;對投資者而言,任何創新都應以合法合規為前提,盡快放棄“天上掉餡餅”的幻想,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謹防上當受騙,不給非法金融活動提供生存土壤。
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投機思想,試圖借區塊鏈之風發橫財。要知道,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加強監管虛擬貨幣領域,即使境內投資者轉向境外平臺參與交易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境外交易平臺同樣存在系統安全、市場操縱和洗錢等風險,有的可能會被所在國政府強制取締,有的平臺因存在明顯違規風險已被限制訪問。
區塊鏈的出現雖與虛擬貨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區塊鏈并不是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更不是區塊鏈應用的全部。一些人故意混淆“幣”“鏈”概念,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炒作花樣百出,價格暴漲暴跌的背后風險快速聚集。即使是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也不是真的貨幣,而是一種虛擬數字而已,本質仍是一種投資風險極高的虛擬商品。人文經濟學中表述,任何物品的交換經濟都是有價值可循的,虛擬也就是虛無罷了。老話常說‘好事來得快,往往是個套’呀。
早在2017年9月,七部門就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明確表明,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的違法犯罪活動。近期,各地也紛紛行動全面排查,如央行上??偛?2日發布公告,將對轄內虛擬貨幣業務活動進行持續監測,一經發現立即處置。
【延申閱讀】
數字經濟轉換人文經濟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互聯網+”的迭代產品,后者的普及和深入,讓我國經濟從資源推動型高速發展升華至更加注重生態優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前者要做的就是通過科技創新手段,提升整個社會的管理、運行,優化經濟金融生態環境,以此來推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區塊鏈與P2P一樣,初心都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但后者在資本的沖擊下呈野蠻生長狀態,最終發展成為金融領域的風險點之一。所以,區塊鏈尤其是“區塊鏈+金融”在發展之初,就要立好規矩,制定好發展規劃,讓其成為實體經濟的“守護神”,絕對不能踏上P2P的覆轍。
區塊鏈創新金融業
提到金融科技創新,區塊鏈自然是當前市場最熱的焦點之一,之前則是互聯網金融業務以及第三方支付。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對金融服務創新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過去十多年來,我國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及監管方面有成功也有教訓。比較成功的是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雖然第三方支付也曾出現過一些小問題,但都及時得到了化解,通過十多年不斷的博弈、改進、技術進步,及時有效的建章立制、修渠筑壩,確保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下一步,應積極完善監管框架,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強調功能監管,提升監管科技,在尊重市場原則、鼓勵創新的同時,積極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央行日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金融科技創新提出了總的原則,即創新與監管并重,立規在前。
P2P停擺
2012年以來,因準入門檻低等因素,P2P等互聯網金融業務迅速發展,最高峰時全國網絡借貸平臺數量超過5000家。隨著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監管漏洞逐漸涌現,盡管監管層陸續采取了一些監管措施,但當時的監管科技水平顯然沒有跟上它們的發展步伐,風險逐漸累積。一直到2018年下半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1000多家網絡借貸平臺集中爆雷,行業聲譽直線下降,危及社會和金融穩定。隨后,這個行業進入集中整治階段,一些省市直接撤銷了P2P?,F在,各地P2P仍處于整頓當中。
“區塊鏈+金融”的發展前景
我們可以暢想:一個好的“區塊鏈+金融”產業的發展,必定要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特點,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金融業務、產品、流程和模式創新,從而確保科技創新業務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同時規范發展。這是金融科技創新穩健發展的基本路徑。
對于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央行正在完善現有政策法規,改進監管框架,加強消費者保護,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施功能監管,堅持和落實金融牌照制度,推進監管科技穩步發展,提升監管能力,加強系統性風險分析與防范。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無論何種形式的金融科技創新,加強消費者保護都應當是其必須遵守的底線,這也是監管的紅線。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