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只不過它可能是披著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普洛斯戰略顧問、隱山資本合伙人董中浪在1月16日曠視科技機器人戰略發布會上表示。
作為國內一家知名的AI公司,曠視科技此次發布會吸引了眾多知名物流公司負責人的參與。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演講中表示,未來的5-10年是中國最好的機遇期,人口紅利的消失、制造業結構的問題將會在IoT時代帶來一個巨大的勢能差,這當中蘊含著大量真正的機會和價值的流量。其通過觀察認為,每個實業型的企業都有很長的產業鏈條,進而形成了“產業的沉重十字”。
基于此,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代表曠視科技發布了AIoT操作系統——河圖(HETU)。據介紹,河圖是曠視科技推出的首個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是一套致力于機器人與物流、制造業務快速集成,一站式解決規劃、仿真、實施、運營全流程的操作系統。此外,唐文斌還稱,曠視機器人將拿出20億元,與生態伙伴一起,加速機器人場景落地。
作為國內知名物流行業專家董中浪在現場演講中講道,基礎技術在物流產業里面會發生巨大的革命,對整個商業模型會產生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技術現在已經開始大量的在物流行業里面應用,這些應用也體現了其能在物流產業里找到自身的價值。
其認為,技術在推動整個產業的進步。過去,整個產業用消費者的需求來切分,基本邏輯是依照每一票多重來劃分細分領域。用票本質在于每一票的件數,重量越低,越容易標準化、高效率,做到時效性。
然而,物流從業者越是面對個性化的服務,越沒有定價權,所以貨越小、企業越大。但是,隨著比如AI、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到來,看似個性化的都將可以標準化?!耙驗閮蛇叺墓湹慕浝?,可能是兩個機器人在對話,具體的運作,無非是在機器人的運作程序上多一段數字、動作而已”。
在其看來,物流行業最好的物流公司本身是科技公司,但再深究其本質,它是用數據或者能源驅動的一堆鈔票做工,所以物流行業最好的物流公司也一定是最好的資產管理公司。
就物流機器人而言,其歸納總結認為,“我們做的所有的在物流應用的智能機器人,一定是最適合資產證券化的,是零安裝、零處置,有資產屬性的”。
以下為其演講實錄(物流指聞有整理):
大家下午好!普洛斯是中國物流地產,也是全球物流地產最大的發展商,擁有最多的場景。普洛斯在5年前開始推動AI等高端的東西,AI讓我們的資產變得更智慧,這是普洛斯的戰略愿景。AI用技術讓我們的資產更有效率,這是我們今天努力的方向。
我在物流行業有35年時間,最早的時候是政府官員,我在機械工業部主管物流裝備。我第一次出國是去德國看物流,當年的牌子現在都不在了。我的直覺是中國80年代和國際上差距太多了。經過40年的努力,到今天(我們和國外同行)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談論一些事情,這也是第一次我們和國際整個生態上處于同一水平。
今天和大家分享對整個物流產業的認知。
一、我們認知的物流產業
為什么物流產業變成AI、機器人很重要的場景呢?過去3年我的感觸非常深。我們拜訪了所有的合作伙伴,國內外到處走下來,所有的人,做機器人、做AI、做算法的人,在想怎么樣把技術變成一個可以變現的東西。
我們看到波士頓Dynamics機器人很好,會翻跟斗、開門;所有的無人駕駛技術很好,但是怎么換成錢呢?大家突然發現,物流行業相對來講容易讓大家技術變現,這個產業非常落后,需要很多新的技術改造。
基于這樣的思想,我們從應用的角度看物流產業發生了什么事。我特別喜歡把這兩張圖拿出來說事,第一張圖是說工具的發展讓整個社會完全不一樣了。
人的管理能力、對世界的認知能力、世界整個的經濟運行都和工具有關,當我們用腳走路時,我們只能在這個小村子里走;當我們用馬走路時,我們可以在一個國家里走,當我們用輪船、飛機的時候,能走的更遠,互聯網出來就更不一樣了。所以,物流產業、人類的經濟都和這些工具有關系。
第二張圖是全球物流,這里沒有國家、國界,沒有任何東西,只有物流是卡車運輸還是輪船、飛機、鐵路運輸,是不同的路線圖。我們看到的是某一天全球貿易、全球物流流動,這就是全球化、中國崛起的標志。
我們也可以看到全球聯系有多么密切,通過物流把大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物流產業非常巨大,在中國沒有幾個產業是10幾萬億的,而物流有13萬億,這樣的一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這樣一個單一市場里,過去幾百年里,這個行業發生了非常到的變化,每一次的變化都和技術有關。
我們可以看到柯達被數字化的膠卷、影像淘汰掉,可是你看當年風云的物流企業,大家去看茶馬古道、古運河就會很感慨,你到美國看運河兩岸、公路兩邊,過去依托運河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反映了整個物流的產業,但是當鐵路起來時,顛覆了運河系統,每一次的模式轉變和峰值年差異非常大。
我們可以看到1900年依托鐵路的物流企業是最牛的企業,為鐵路服務的貨場、貨站是最牛的,可是后來公路起來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1946年時鐵路降到了底,然后飛機出來了。
一次一次的,我們可以看到技術在推動整個產業的進步,接下來是什么我們也不知道,有可能是磁懸浮、Elon Musk做的地下真空運輸系統、AIoT,也可能帶來整個產業的顛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模式的不斷升級和生態演進。
二、中國的物流演變趨勢
另外這張圖是中國的物流,物流產業隨著客戶power轉移,正在逐漸的演變,我們把物流分成幾層:
1、物流業者,像順豐、德邦等企業,它也是根據時效性、產品標準化被需求切分。
2、真正做基礎服務的人,物流業者主要是提供解決方案的人(第三方物流),他們被行業切分,真正底層的是提供服務的人(物流基礎業者)。
3、提供解決方案、TMS等的人。
4、生態服務。
5、資產提供方、準備商。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這些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有兩個趨勢:
趨勢一:右邊的那部分Power從左邊逐漸轉到右邊,過去是制造驅動、渠道驅動,現在變成消費者驅動,具體來講就是電商把消費者的Power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再重構整個產業鏈,右邊的東西逐漸開始解構、重構整個生態體系。
趨勢二:下邊往上走,基礎的物流服務商開始向綜合的物流服務商發展。
比如說,單純的做TMS的人也在這個技術上構建實體運作的服務能力,更不用說像普洛斯這樣的資產擁有商,開始在上面搭建金融、信息服務的能力,用生態的方式搭建終端消費者、客戶的服務能力??傮w上來講是往上走。
可是200年來,整個產業用消費者的需求來切分這個行業,把它切成一個個豆腐塊,基本邏輯是每一票多重,如果這一票是一公斤以下,可能就是快遞,比如100公斤、200公斤以上就是快運,再往上是整車。所以,用票本質是說每一票的件數、重量越低,越容易標準化、高效率、做到時效性。單票的貨越大,越需要所謂的客戶化定制。
物流業者越是個性化的服務,越沒有定價權,所以貨越小、企業越大,所以永遠都是賣桑塔納的都是富翁,賣寶馬的可能都是窮小子,這個在物流行業里面特別明顯,另外就是標準化、個性化。
所以,我們用這個就切成了一份一份的行業。我們可以看到,C端、小b端、大B端,這個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產業的細分,其實大家說起物流的時候,概念里面都是一樣的企業,但是區分非常大。
在這個象限里面,我們可以看到那一些企業是一定會很大的,比如說我們把這些企業放上來,你會看到順豐這些一定是最大的,因為角上就長大企業,無論怎么樣,在右上角上是不可能長出大企業,全世界也是這樣。
這個歸類就是因為它的個性化,因為它沒有定價權,因為它的服務都是個性化的,沒法標準化、沒法提升效率。但是,今天新的技術,比如AI、機器人來了,看似個性化的都可以標準化,因為兩邊的供應鏈的經理,可能是兩個機器人在對話。具體的運作,無非是在機器人的運作程序上多一段數字、動作而已。
整個的權力也在發生轉移,過去我們說的物流就是制造業里面制造的那個車間內的一塊物料管理,怎么去把物料管好,怎么把生產線的運籌做好,讓它的效率能夠發揮出來。
一天一天的它在變化,穿出了車間,變成了整個工廠的調度,整個工廠的物料采購,整個工廠的成品的運輸,那個時候生產出來無法運出去。我們也看到,一點點的,從最早的物料管理到物品分銷,到企業物流,叫現代物流,叫供應鏈,它簡單來講是一個推拉的過程,不斷地從制造端往消費端進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權利在轉移,物流里面最早提出革命性思想的都是制造業里面。我做咨詢的時候,最早的客戶全是海爾、美的、大眾,因為他們要求高效,愿意在這個上面花錢。
一天一天的,突然蘇寧、國美、渠道商變成了最大的客戶,因為這些東西如何去運用,制造的權利轉移到了渠道商,然后一天一天往電商身上轉,所以現在我們大家說的是京東、阿里,無論你叫什么,叫C2B2B,S2B2C、M2C、C2M、B2B,其實都是這個權利轉移了以后,重構整個價值鏈、生態鏈,而物流在這個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伴隨著每一次權利的轉移,從制造到渠道到消費者終端的電商,我們中國就出現了非常多的,細分門類里面的大型的物流企業,比如說最早的時候,第三方物流最好的是寶供這樣的企業。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講,最早最牛的企業一定是有關系的企業,我拿得到車皮我就變成了很好的供應商,想把東西發出去必須找我,然后關系進一步上升,變成了資源,然后變成了能力,然后變成網絡,然后變成平臺。
三、AIoT重新定義物流行業
今天我們大家來談生態,供應鏈整體上是這樣的結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發展也是這樣,第三方物流、包裹、B2C、最后一公里、眾包物流、即時物流、共享物流,所有的企業都慢慢出來,所以有美團外賣一系列的東西。
整體上來看,如果從全球的角度和行業的深度來看,把整個物流產業里面最核心的要素抓出來,其實就幾個要素:
第一,貨
圍繞著貨有一張天網、地網,天網是信息流、金融,因為物流是跟交易關聯在一起,所以有很多的交易就有金融。
第二,重
下面是重,提供一個增值服務的空間,就是倉庫,然后你需要裝備,你需要人,這個構成了下面的地網,這樣的一個要素就變成了一個所謂的輕重、虛實,在我們中國是一個不得了的天文數字。
你可以看到有250萬億的社會物流總額,有500億個包裹,4500萬的從業人員、2000萬臺卡車,9億平方米的倉庫,巨大的量,這些在現在來講都變了,就是用基礎在橫切,豆腐塊也是橫切了,切成了場景、基礎設施。
普洛斯今天為什么要組合生態,因為我們認知到未來這個模型會轉成兩個三角形,一個正三角形就是我們的人會變成裝備,會變成機器人,空間、設備都會變成智慧資產,然后我們需要數據、人員。
核心技術把這個切出來了之后,我們要有應用場景,就是擁有貨的這些人,然后把它這兩個結合在一起,就是信息流和金融融合在一起,所以技術對物流的改變非常的深遠。
剛才印總也說到,其實這些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識,就是這些基礎的技術在物流產業里面,會發生巨大的革命,對整個商業模型會產生大的促進,同時技術本身已經具備的,現在已經開始大量的在物流行業里面應用,而且這些應用都完全體現了技術能夠在物流產業里找到自身的價值。
這一系列的技術,在物流產業里面都需要很好的場景,普洛斯這樣的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我們擁有將近7、8萬平方米的倉庫,倉庫里面都需要很好的技術去提升資產的效率,包括卡車,比如說新能源,最早的新燃料實際上是在叉車上應用,不是在卡車上。
現在創新的模式也已經非常多的出現,我的新能源車按公里出租,作為資產來創造價值。這是普洛斯孵化的一個機器人,我們在國內的應用在快遞,這個是在沃爾瑪門店場景里面應用,創造了非常多的價值。所以,(機器人技術)徹底改變了過去的電商在分揀、分類方面的一些做法。
在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看法,我記得福布斯雜志有一篇文章里的照片羅列出來說,亞馬遜、沃爾瑪、ZARA,甚至是包括京東這樣的公司,本質上他們是披著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我認為)最好的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它可能是披著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
同時,另外一個層面上,接下來我們用AI去改造這個產業,在物流行業最好的物流公司本身是科技公司,可是再往深入的本質追究,它是一堆鈔票,它是用數據或者能源驅動的一堆鈔票做工,所以它一定是最好的資產管理公司。
我也給大家介紹一下對于現在機器人我自己的想法,我們做的所有的智能的在物流應用的機器人,一定是最適合資產證券化的,是零安裝、零處置,有資產屬性的。
這個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數據和AI驅動物流資產帶來運用的高效率,將徹底改變這個行業。我們也非常期盼曠視和我們一起聯手改變這個行業,謝謝大家!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