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的六個方面呢?答案只有一個,注重物流的規劃和設計。先謀再動!古人云,謀定天下, 重點和著手點在一個“謀”字。
國家要制定五年發展規劃,企業要制定年度生產計劃,學生還得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您出門旅游還得制定一個行程計劃。那么,您企業的物流規劃在哪里?如果您的答案是沒有,那就無從談起實現合理高效的物流。也從根本上否定了能夠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的豪言壯語。
規劃即是清晰的思路,設計即是切實可行的行動步驟和技術細節。如何科學有效地規劃設計制造業的物流體系建設呢?必須按照以下四個階段的順序來操作。
首先,數據分析是物流體系建設的基礎。企業往往只關注方案,而不重視數據分析。其實數據分析是按需生產的第一步。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意花費時間精力來整理并提供準確的數據,很難規劃并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和實用的好方案。
這里有正反兩個案例:我們公司在 2003 年為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車企業規劃設計了其新工廠的物流體系,因為該企業提供了準確翔實的數據,所以在隨后的三年時間內,雖然產能基于市場的熱銷而提前擴大了一倍,但廠區內的物流設施、設備在沒有大的變動的情況下,物流體系仍然能夠滿足生產的需求。
而另外一個反面的例子,國內一家非常大的設備制造企業,于 2009 年初,建設并投入使用了一個非常現代化的,為生產線提供上線零件配送服務的倉庫。但是由于沒有認真分析數據,而僅僅是投入巨資安裝了先進的物流設備和信息系統,結果是僅維持了 8 個月工廠的生產需求后,倉庫爆倉,物料存放無序,嚴重影響了生產,以及市場的銷售。這個時候再做物流優化,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高的成本。不但有新增庫房建設的重復投資,更涉及到不能終止生產線供應、信息系統需要重新定制化、要重新與供應商協調合同、人員崗位調整等等棘手問題。
通過數據分析做的系統規劃是一個原則,建立了原則,就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化。數據分析是物流系統規劃最基礎的環節,不能跳過,必須有真實準確的數據才能有合理的規劃方案,否則就無法建立高效的物流體系。但這往往也是企業最煩惱的事情,因為國內大多數企業平時不重視數據的統計、收集、積累和分析,尤其是物流方面的數據和信息。這項工作可以與專業的物流規劃設計公司團隊一起來完成。
接下來是概念規劃。制造企業只有兩個大的層次結構:管理層和操作層。管理層關注概念性的規劃,只有在理解各種物流供應方式可行性的基礎上,才能正確決策一種適合企業的方式。所以概念規劃的結果必須包含管理層所關心的內容,如各種可能的大體方案、與之相匹配的投資費用、運營成本等,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一般應該提供兩到三個不同的方案,對比后選擇最優方案。
第三步才是技術細節的設計工作。就是按照確定的概念規劃,給操作層制定具體的操作方案和細節。 至少需要包括,需采購的各種物流標準設備型號和數量、需要專門設計的特殊器具方案、具體操作流程 SOP、庫房內部和生產線邊物流區域的布局、內部運輸方式和路線、物流軟件系統的功能模塊、人員崗位配備等,再甚者可細到規定出每一步的技術動作。具體的方案面對的是一線操作工人、采購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只有細節設計真正做到位,才能方便一線人員去實施設計方案,否則執行效果會打折扣。
最后是項目的現場實施支持。因為具體實施層面的人員不可能理解方案的每個環節,現場運營中也可能出現各種變化的情況。面對種種困惑,如何解決?這就需要規劃設計人員給出合理的現場解決方案,協助實施到位,否則企業很有可能走回舊有體系的老路,有可能把剛剛建立起來的體系推倒,這是必須要避免的。
中國是世界制造中心,但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迫切需要進行產業升級。而長期以來,制造業一直重視提升制造能力,忽視物流建設,物流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所以,制造業在轉型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物流模式與體系的變革,以防出現“制造強,物流弱”的局面。物流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改善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增強交付交付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